(名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四十八愿中此名王本愿,众生念佛得往生于净土者唯依此愿,因此名为念佛往生之愿。教行信证三本曰:“斯心即是出于念佛往生之愿,斯愿名选择本愿,亦名本愿三心之愿,复名至心信乐之愿,亦可名往相信心之愿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为自恣作法之一。夏安居最后一日为自恣日,于此日中,特请僧众中之有德者,举发安居期间比丘之犯罪,其人乃举罪告僧...指人死之后不复再生的邪见。...袈裟之一种。相传乃高丽所产,以极精致之织物制成。磨,即指紫磨,属于绫罗类。六祖坛经宣诏第九(大四八·三六○上...为菩萨名。据大日经疏卷一载,胜生,为先生之义,即先觉悟“清净法”者之意;此菩萨于过去世时,觉悟清净之法而具有...(书名)具名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附于大慧语录之后。...(经名)具名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一卷,赵宋法天译。持世陀罗尼经之别译。...止于一处之意。着,为助词。住于一处而无转动,亦无进展,即指在事物上有所执着。碧岩录第九十五则(大四八·二一八...【菩提树】 西域记云:即毕钵罗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一)禅道之精髓。景德传灯录卷三(大五一·二一九中):“迄九年已,欲西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盖各...【佛法僧是真归依非余天等】 p0658 显扬六卷十四页云:成就者:唯佛法僧,是真归依;非余天等。何以故?由二因...(杂语)言论上之便宜。俱舍论二十六曰:然说见言乘言便故。...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大悲咒修持仪轨...四安 :提升人品的主张 安心在于少欲知足 安身在于勤劳俭朴 安家在于敬爱互助 安业在于服务奉献 四它 :解除困境的...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一说到食,一般人想到是我们吃的食物,这样理解是很狭窄的。食...自我的消融,是要从自我肯定及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如果连自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同他谈自我消融是毫无价...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 (一)信具足 信心...
顿、渐、不定三种教法,是智者大师根据众生根机而提出的三大概念,秘密教则是统含三种教法的特殊方式。根据智者大师...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延年,世寿已尽,即得往生极乐。世人不察,每以佛法,但为超度...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之前的积累。一个人积累的知识、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就...
第十八愿
【佛学大辞典】
上篇:第八外海 | 下篇:第十六王子 |
性具是说性具善恶,一说性具十界,一说性具三千,是天台宗的理论。 性具的说法,创始于隋代智顗。他在《观音玄...
作举
断灭
磨衲
胜生严
大慧武库
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
住着
菩提树
禅髓
佛法僧是真归依非余天等
言便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人生箴言—圣严法师语录

佛教对「食」的定义
圣严法师:消融自我

念佛得速疾解脱

在家居士应具足的五个条件

天台八教丨不定、秘密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