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常智所照之境,离一切生灭之相,故云常境。经云世间相常住即是也。四教仪曰:“常境无相,常智无缘。”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指不变之心体本来清净。烦恼虽能覆蔽心性,但此后起之客尘烦恼,不为心之本体,此说见于部派佛教中之大众部。大乘如...【诸欲共相】 p1345 瑜伽三十三卷三页云:云何寻思诸欲共相?谓正寻思,此一切欲,生苦老苦广说乃至求不得苦,等所...梵语 vipāka-vijāna。音译毗播迦毗若南。为阿赖耶识之异称。乃因果业报之主体。唯识家以阿赖耶识系由善恶业所薰习...布施之时,能体达施者、受者、施物三者皆悉本空,摧破执着之相,称为三轮体空。(一)施空,能施之人体达我身本空,既...苏剌佗,梵名 Surāstra。又作苏剌吒。西印度古国名。隶属伐腊毗国。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载,该国居民殷盛,家产丰饶...(术语)本门十妙之一。谓佛最初成道时之智慧,修行,阶位等妙不思议也。...梵语 sakrdāgāmin。意译作一来。小乘四果之第二。此果之圣者已断欲界九品思惑之前六品,若欲断其后三品之思惑,尚...Yujiaxingpal 印度大乘佛教派别之一。中国传统称为有宗。因强调瑜伽的修行方法而得名,以《解深密经》、《瑜伽...即菩提达摩所作有关心性之诗偈。其偈文为(大四八·三七三中):“圆明净至身,灭照忘空理;缘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物名)梵语军迟,又作捃稚迦。梵音Kuṇḍikā,此云瓶。有净触二瓶,净瓶之水,以洗净手,触瓶之水,以洗触手。亦...(故事)频毗娑罗王梦见一氎裂成十八片,一金杖折成十八段。以为佛灭后小乘分派之兆。...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大般涅槃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之一。假使锻金为人,车马...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所以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随汝心中选择你...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想法、一个感受,有快乐、痛苦的感受;由这...
我们知道,因为酒的味道引起很多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甚至是打架斗殴。因为喝了酒就壮了胆,就会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第一段是说明,既然心外的境界是没有的,为什么我们内心会有种...
问: 现在很多居士为亡者助念,有时候看见亡者坐莲花升天,或生到极乐国土,怎样确定亡者生到哪里? 慧律法师答: ...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皆得度,随机教化,各有方便,普令获益,是故法有千差,源无...
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
常境
【佛学大辞典】
上篇:常道 | 下篇:常瞿利童女 |
据诸经要集卷一载,三宝有希有、离垢、势力、庄严、最胜、不改等六义。(一)希有义,谓薄福众生,百千万世不能值遇三...
心性本净
诸欲共相
异熟识
三轮体空
苏剌佗国
本因妙
息忌伽弥
瑜伽行派(Yogacara)
真性偈
净瓶
裂裳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遵式大师:校量念佛功德说

入一无妄,彼六根一时清净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佛门里为何把酒列入重戒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为亡者助念,怎样确定亡者生到哪里

憨山大师:净土法门法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