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神为精神,闇为痴闇。谓不信之人也。无量寿经下曰:“身愚神闇”嘉祥疏曰:“心不信故曰神闇。”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安乐之邦土,称西方之极乐世界。天台观经疏序曰:夫乐邦之与苦域,金宝之与泥沙。天照弥陀经疏序曰:一乘极...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集录经论中种种因缘、法义而成,凡六十余条,可作佛教徒修养之指南。梁武帝...【频婆娑罗】 或名瓶沙王,此云摸实,身摸充实。又翻形牢,亦云影坚。影谓形影,皆取体分强壮之义。频婆,或云...全一卷。日本圆通居士撰。旨在解说说法者之心得、法要之次第及佛之三身等。内容计有着衣品、入道场品、礼三宝品、烧...三藏法数云: 一、天眼通 谓能见九界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烦恼粗重】 p1191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烦恼粗重者:谓烦恼随眠。...(名数)梁昙鸾就念佛者立三不三信:一信心不淳,二信心不一,三信心不相续。是曰三不。反之则曰三信。净土论注下曰...即禅林夏安居时,结夏至解夏三个月间之中间日。夏安居始于五月十五日(旧历四月十五日),称为结夏;终于八月十五日...(术语)法轮之异名。佛之说法清净,故名梵轮。又佛之四梵行心(四无量心)之说,故名梵轮。又佛初成道时,梵天王来...应作四句。有堕僧宝摄非得僧和敬。谓正学勤策勤策女邬波索迦等。已得见谛。于未来果。已能现观。有得僧和敬非堕僧宝...论义之称。论义时,有问者五人,讲师一人,每一问者初问之题称为业义,次问之题称为副义;合五问者之业、副各二问,...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
现在和大家讲讲学习的方法,不然以后的经文,特别是《华严经人法界品》,你没办法进入。不但学得不欢喜,反而会生烦...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教本质的一种最大的误解和歪曲。拜佛的目的和利益,主要有以下...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 二者贪...
从净土宗的观点来看,对我们往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贪恋娑婆;这是你心中最大的障碍。 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救...1、虚心: 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
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 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些菜叶子,但是我们吃...
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转逆缘成菩提道。我们先念一遍。【因缘观:一、当随缘消旧业想,二、当善知识想;真如观:...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迷茫和痛苦。为了生存,很多人为寻找出路正在迷惑、彷徨:我的出路在哪里?有人在迷惑和矛盾中找...
神闇
【佛学大辞典】
上篇:神道 | 下篇:神识 |
(1596~1674)清初临济宗僧。广东潮阳人,俗姓林。字木陈,号山翁、梦隐。始修儒学,仕宦后,读佛典,遂依庐山开先...
乐邦
三慧经
频婆娑罗
说法明眼论
六通
烦恼粗重
三不三信
半夏
梵轮
一切堕僧宝摄。皆得僧和敬耶
五问十题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学习也得有个方法
拜佛行为不是偶像崇拜

贪淫之人有十种过患

如何解决往生的最大障碍
【推荐】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没有一番静气,人生就过得很忐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