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阿字本不生之本觉智。义释十二曰:“今此阿字亦如是。从此根本无师自然之智,一切智业从此而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理为所观之道理,智为能观之智慧,彼此冥合,称为觉悟。即依理生智依智显理也。不思议疏下曰:秘秘中秘释者...掉举和后悔。这两种心理,都能使人的心不得安宁和烦恼。...【四智心品一向是善一向无漏道谛所摄】 p0472 佛地经论三卷十二页云:如是四智相应心品,一向是善,一向无漏,道谛...(术语)老成宿德之人。临济录曰:有一老宿参师。名义集一曰:体毗履,此云老宿,他毗利此云宿德。...【表义名言种子】 为‘显境名言种子’的对称。指由能表诠义理的名目、文句、言说等名言所熏习的种子。亦即自一切诸...(物名)割笏也,读经时每句读打以调声规律缓急之具。如拍子木之类。...指日本江户(东京)宽永寺以活字版印行之大藏经。乃由天海僧正发愿完成者,于宽永十四年(1637)至庆安元年(1648)...毗舍遮,梵名 Pi?āca。又作毕舍遮鬼、臂奢柘鬼。意译食血肉鬼、啖人精气鬼、癫狂鬼、吸血鬼。原为印度古代神话中之...以不动明王为本尊,为息灾增益而修之祈祷法。...(书名)五代梁朝南岳维劲,唐昭宗光化年中集宝林传以后宗师之机缘,作续宝林传四卷。见稽古略三。...又作盲禅者、暗禅比丘。系教家等禅宗以外之宗派者嘲讽禅家之语,尤指只执著于修禅定而不研究教法,闇于智解而又憍慢...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
礼,德之范也。即礼是指规范,尊卑有序。《曲礼》曰:毋不敬。礼要表达恭敬,要如孔子所说的,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自然就有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每一种生...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 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亦代表了心念的善恶真诚虚伪,若起心是善,是清净心,所谓无...
史略 密宗又称真言宗。以大日如来所说的《大日经》为一切如来秘密之教。大日如来所说此教后,上首之金刚萨埵,以所...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第一个、是我们内在心灵的力量不可思议;第二个、是外在佛陀的...据大般若经卷三八一载,八十种好指: (1) 指爪狭长,薄润光洁。 (2) 手足之指圆而纤长、柔软。 (3) 手足各等无差...问: 念佛人诸佛护念、菩萨拥护,但是为什么现实当中真是有人也在称佛名号,但也会出现着魔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
根本无师自然智
【佛学大辞典】
上篇:根本说一切有部 | 下篇:根本陀罗尼 |
【悲】 p1172 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三页云:若于有苦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当知是悲。 二解 瑜伽四十四卷十页...
理智
掉悔
四智心品一向是善一向无漏道谛所摄
老宿
表义名言种子
音木
倭藏
毗舍遮鬼
不动法
续宝林传
暗证禅师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
仰天而唾,唾还从己堕

各宗要略——真言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