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五根与五力,七觉支与八正道。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依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而生,缘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心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此为六识中之...【善知】 p1136 瑜伽八十四卷五页云:言善知者:知法义故。...(杂语)佛成道最初说华严经,最后说涅槃经,因之称曰华严朝,涅槃夕等。...(人名)Uttara,人名。译曰上。百缘经五曰: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国中,有一长者,其妇怀妊。满足十月,生一...(杂语)明事理之师也。唐华严经十一曰:导世明师难一遇。寄归传四曰:粤我龆龀,携就明师。...【总报别报】 总报与别报之并称。为唯识宗所立教义之一。第八识之果,称为总报;前六识之果,称为别报;二者合称总...梵语 cūda,巴利语 cūlā。此乃梵汉并译之称,指出家剃发之际,保留于头顶之少许头发。又作周罗。意译髻、小髻、...佛乘宗要论曰:大乘为超出世间,而又适应世间。则其宗要,在先有超出世间的大觉悟,而后以护念众生的大慈悲,施其适...(术语)四无明之一。缠者缠缚之义,无明烦恼,系缚众生而使不能出生死,故有此名。大藏法数曰:缠即缠缚谓,由此无...(杂语)Akṣayakośa,又曰恶乞叉也句势,译言无尽藏。仁王经良贲疏下三曰:阿乞叉野句势:阿者无也,乞叉野者尽也...(地名)印度之别名。西域记二曰:印度种姓,族类群分,而婆罗门殊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婆...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在讲净土宗的祖师简介,其实我要告诉大家,高僧呀,为什么说高处不胜寒呢?他是很孤独...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倾听物语人声,思聚散岂无凭! 生命本需要宁静与淡泊,宁静时...
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无恼,这样才行。如果还执着我在进步,或做了多少功德,会起贡...
首楞严经,意思就是说此经所讲的道理,就是究竟坚固。所谓究竟者,就是不同我们一般心,今天假如得一点好处了,自己...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学佛就是由解起行;就是把所学来的佛法、佛教、和研究的佛学的理论,来躬亲实践,付诸实行;由于实行,才能证诸理论...
人猪合体 看看人和人的关系: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寇雠,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
根力觉道
【佛学大辞典】
上篇:根力 | 下篇:根上下智力 |
亦名:标宗显德篇 子题:宗体行相、标宗、显德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标宗显德篇第一。初出宗体,后引文成德。(一...
五识
善知
华严朝
优多罗
明师
总报别报
周罗发
大乘之宗要
缠无明
阿乞叉野句势
婆罗门国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给亡者做佛事为何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
匆忙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一切都是幻化不实,若执着即生烦恼

究竟坚固的「首楞严」
你无法让所有的人满意
何谓学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