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窣罗Surā,以食制之者。二迷丽耶,以余物制之者。三末陀Madya,前二种之未熟已坏而使人醉者。俱舍论十四曰:“酝食成酒名为窣罗,酝余物所成名迷丽耶酒。即前二酒未熟已坏不能名酒,不名末陀,若令醉时名末陀酒。”【又】有三酒:一谷酒,二果酒,三药草酒。智度论十三曰:“果酒者,葡萄阿梨吒树果,如是等种种名为果酒。药草酒者,种种药草合和米麹甘蔗汁中能变成酒。”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凡夫之异名,凡夫轮回六道,受种种别异之果报,又凡夫种种变异而生邪见造恶,故曰异生。大日经疏一曰:凡夫...又名衲衣,乃火烧衣、牛嚼衣、鼠啮衣、死人衣、月水衣等等之衣,印度人讳忌,故弃之,因取人家此种弃之不用与拭粪秽...(术语)谓妄识之微细生灭迁流也。为阿赖耶识之相。...指天台宗圆教之菩萨于十信位所证得之十种境界。又作十种证相。略称十境界。据法华三大部读教记卷五,十种境界即:(...(名数)大乘唯识立十六心之相见道,小乘俱舍论为十五之真见道,最后之一心立为修道。然小乘之昙无德部,成实谓十六...漏,即失、落之义。谓因烦恼惑业而漏落三界生死。据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三载,六漏指:(一)漏自性,谓六根对于六尘...(术语)不妄示人之切要法门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同法师品曰: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杂名)谓于佛经造论释而弘通之之龙树天亲等诸菩萨也。正信偈曰:弘经大士宗师等。...亦名:无主房戒释名 子题:房主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若男若女在家出家,皆为 房主 ;无此等主,故言无主。”资持...东晋僧康法畅撰。系论述清谈人物之作,今已佚失。康法畅与般若学者康僧渊、支敏度等,于成帝在位(326~342)时渡江...【大乘补特伽罗】 p0244 杂集论十三卷三页云:大乘补特伽罗者:谓住菩萨法性,若定不定;性是利根;为求解脱一切有...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鹫峰山,在大众前,为诸天魔王、梵王、沙门、婆罗门、天、人、阿苏罗等演说妙法。 佛告诉舍利子...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
你的一切表现都和你的思想、语言、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你今天觉得你遭遇的一切很不好,那对不起,因为你以前有这个因...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于定慧,令不得生。然此睡眠,从三事起:一从食起,二从时节起...
一、持戒与念佛的关系 1、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
吾人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有异,其智愚苦乐天渊悬殊者,以宿世今生之所修所习,有善恶顺逆之所致也。《华严经...一个人听了因果布施的道理,对禅师说:等我有钱以后,一定广修供养,做一些济世救人的事业。 等你有钱以后再行布施...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圣众体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萨。关于观音菩萨的身世,在佛经中多有记述。 印度佛典所载的观音有好几种...
酒有三类
【佛学大辞典】
上篇:酒 | 下篇:为病听酒 |
依圆教所谈,法身、般若、解脱等三德与空、假、中等三谛之义理、德用虽各相异,然圆融相即,不离一味。一即三,故为...
异生
粪扫衣
微细流注
十种境界
十六心见道
六漏
秘要
弘经大士
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释名
人物始义论
大乘补特伽罗
【大藏经】龙舒增广净土文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信敬如来 功德不失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发了不好的心就会感召不好的人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

印光大师开示持戒与念佛

吾人一念心性,与诸佛了无有异
布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