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真身之仪容也。如云真影,灵像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于台密立二密:一、理密,说圆融不离之理者。二、事密,说如来身口意之秘密者。日本之慈觉,以法华涅槃为理...(术语)梵语曰优波提舍Upadeśa,此译论议。又名摩怛理迦Mātṛka,此译本母。本母者取出生之义。以集诸经之义而论...【逼迫所生方便善巧】 p1252 瑜伽四十五卷十二页云:云何菩萨逼迫所生方便善巧?谓诸菩萨、或为家主,或作国王,得...【防护眼根乃至意根】 p0708 瑜伽二十三卷五页云:若于其眼所识色中,应策眼根;及于其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应...北魏僧官所辖之民户,约设于北魏皇兴末年至延兴年间(约470~475)。乃因沙门统(佛教统制官)昙曜之奏请,而与佛图...(一)知,通智。即大乘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即指能起妄心智用,而分别可爱、不可爱等诸境界之作用。[大乘起信论义记...(名数)佛在世时毗耶离城有五种之恶病流行:一自眼出血,二自耳出脓,三自鼻流血,四舌噤无声,五所食之物变为粗涩...【五上分结】 p0263 瑜伽十四卷十四页云:又有二种上分。谓色界及无色界。依此二种上分,说五上分结。或有无差别结...【精进能舍众苦】 p1274 瑜伽十八卷五页云:云何精进能舍众苦?谓如有一、有学见迹,作是思惟;我应当证三界离欲诸...【境界有对与障碍有对四句分别】 p1290 俱舍论二卷二页云:若法、境法有对,亦障碍有对耶?应作四句。谓七心界法界...【摩奴末那】 此云意生身。楞伽经明三种意生身。山家法华玄、净名疏、辅行记,伸明此义,其名互出。后学披卷,...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种种的方法,个人的用心不同,经常用这个心,你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心,没有觉悟的心,大慈大悲的心是生不起来...所谓出世就是超过和胜出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我们离开人间,到另外的地方过生活而不问世事;也不是要...问: 人的八字是注定的,念佛可以改变命运。可是有些人有些神通及神婆之类,他们真是可以将人的命运改变,作为佛弟...有一天,法启禅师听到几个小沙弥在讨论佛教宗派的问题,有的说禅宗第一,有的说禅宗最好,议论间不乏对其他佛教门派...
成就一个安全稳定的功德,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们看修行有二种人:一种是初学者,一种是老参。初学者,他才不管...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我相现,愚者于中,妄执为我。 所以我...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把这个念头抓紧,就能对治杂念。这是念佛的好处。念一句阿弥陀...
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为基础,以方便为究竟。《华严经》云: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大毗卢遮那成...
真仪
【佛学大辞典】
上篇:真影 | 下篇:真谛 |
即于每年佛陀入涅槃之日所举行之法会。又称常乐会、涅槃忌、佛忌。所谓涅槃,原指无有迷惑之境,亦指佛陀之入灭。有...
二密
本母
逼迫所生方便善巧
防护眼根乃至意根
僧祇户
知识
五种恶病
五上分结
精进能舍众苦
境界有对与障碍有对四句分别
摩奴末那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有一念的大悲心,就可感得无边的果报
四种出世的思想
八字是注定的,为什么又可以改命
哪一宗最好

这样忏悔三次,因缘就会改变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