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Jetṛ Jeta,旧称祇陀。新称逝多,誓多。译曰胜。舍卫国波斯匿王太子之名。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取相】 p0816 瑜伽二十三卷三页云:言取相者,谓于眼识所行色中,由眼识故;取所行相。是名于眼所识色中执取...凡二十九卷。南宋祖琇撰于隆兴二年(1164)。又作隆兴编年通论、编年通论。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册。系以编年体辑录佛...(术语)依天台所立之教判,谓般若经说诸法皆空之理者,欲以遗荡淘汰声闻之法执故也,又会一切法悉为摩诃衍(大乘)...位于江西袁州萍乡县北约四十公里处。又作炀岐山。北宋方会禅师曾入此山住持普通禅院,化益四方海众,门风自成一格,...【圣住】 p1226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五页云:言圣住者:谓空住、无愿住、无相住、灭尽定住。 二解 瑜伽九十八卷二十四...【五种修无常想行】 p0282 瑜伽八十六卷一页云:于诸行中,修无常想行,有五种。谓由无常性、无恒性、非久住性、不...亦名:叉腰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叉腰行入白衣舍。居士讥言,沙门自称我知正法,以手叉腰,...(术语)四土之一。酬万行之因而得之万德庄严净土也。...(术语)肇论有般若无知论。维摩经序曰: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一)(1537~1593)明代僧。湘潭人,俗姓罗。号象先。生而颖异,年十五补诸生,遇家难,遂投南岳出家,依宝珠和尚受...(杂名)梵志之女也。又志梵道之女也。...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
能够学佛,是人生的最大幸事。佛菩萨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修行的法门和成佛的过程,我们人人都是佛,只是佛性被...
三宝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佛物、施属佛物四种。 供养佛物有:香、花、灯、幡等。 受用...
过去有一位名叫须弥罗的比丘,言谈诙谐幽默。有一次,须弥罗比丘与国王相谈甚欢,称适国王心意,于是趁此时机向国王...
健康长寿是人人希望和追求的事。为了健康长寿,人人都在寻找防护调养的方法。可是人们依然摆脱不了疾病的困扰,许多...
代序 蕅益大师说:佛道以见性明心为指归,以信行、法行为方便。信行秉教,岂废观心;法行观心,岂容离教。是以西天...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 不说一般的道友,我...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它本质上是苦...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 第一种人:他修善的时候,他为了搏取别人的恭敬。这种人大概来生...
祇陀
【佛学大辞典】
上篇:祇树花林窟 | 下篇:祈誓 |
(术语)与五识共起之意识也。为四种意识之一。【又】随前五识而所起之识,即为第六之意识也。...
取相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
般若淘汰
杨岐山
圣住
五种修无常想行
叉腰白衣舍戒缘起
报土
般若无知
真清
梵女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学佛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

占寺院或僧众的便宜,这个千万要不得

佛度众生喻

谁不想命长?素食是秘方

能杰法师:童蒙止观

学佛转不了业力是什么原因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