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心所法之名。于诸法之实体,与三宝之净德,世出世之善根,深为信乐。使心澄净是为信。唯识论六曰:“云何为信?于实德能信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俱舍论四曰:“信者令心澄净。”颂疏四曰:“信者澄净也,如水精珠能澄浊水,心有信珠令心澄净。”大乘义章二曰:“于三宝等净心不疑名信。”晋华严经六曰:“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菩萨本业经下曰:“若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智度论一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中略)复以经中说信为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若无手不能有所取。有信人亦如是,入佛法无漏根力觉道禅定宝山中自在所取。”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明王)谓不动尊也。见底哩三昧耶不动念诵法。梵Meru。...又作应现、应化利生。佛、菩萨应众生之利益而变现与众生同类之形像,称为应化。据大智度论卷九十四载,应化,谓诸菩...【憍】 p1330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心怀染污,随恃荣誉,形相疏诞;故名为憍。 二解 显扬一卷八页云:憍者:谓暂获...清代僧。昆山(江苏松江)人,俗姓李。名子柴,字二胜,自号蒙泉道人。原为明朝诸生,奉母至孝。明亡之后,乃剃发为...谓宇宙一切万有,皆自阿赖耶识变现而来。这是唯识学的基本理论。...【感他义行】 p1249 瑜伽七十一卷九页云:感他义行者:谓菩萨道。...梵语 alobha。为心所之名。又作不贪、不贪欲。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系“贪”之对称。为于诸境界无爱染...(修法)于河中修观音之六字法也。瞿醯经补阙品曰:或于水上密布净板。如法泥治。于上而作。如水中行尊及鼓音尊曼荼...子题:无根、一道、边罪难、犯比丘尼难、污尼、犯清净尼、坏尼下二众不障出家、坏比丘、贼心受戒难、贼住难、破内外...全一卷。全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又称尊胜经。唐代佛陀波利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之缘起,乃善住天子于命终之...(?~1697)清代僧。番禺(广州)人,俗姓麦。字乐说。尝从梁之佩学科举应试之文,颇有文名。其后之佩入道,每以梵...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地藏十轮经...
一、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盖念佛之人,未得其诀耳。 二、教念佛而使...
密迹金刚力士告诉寂意菩萨:过去久远世时,有位神仙名楼夷,有位梵志名寂然。当时国内有一棵大树名仁贤,这棵大树的...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这个以后,谈解脱的问题,就是解脱道。三法印,有三个法来决定...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几年佛学院之后,经常生起这么个问号:怎么样修行? 大家都听过经,每部经都有修行的方法,只...
人生如戏,为了生存,为了理想,为了情缘,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上演着不同的悲喜剧。人们为了不同的利...
《弥陀经》上释迦佛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从事相上看从我们这个世界,往西方去,超...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萨罗国中贵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时生活富裕又可以随心所欲;后...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制品,那个时候我心中对牛奶安立非常好的名言,我总是觉得牛奶...
信
【佛学大辞典】
上篇:赴请 | 下篇:二种信 |
【舍依处】 p0973 瑜伽九十七卷四页云:云何舍依处?谓断彼事。由此依处,于已断事,无杂染行,现法乐住。...
大众生弥卢
应化
憍
诠修
万法唯识
感他义行
无贪
六字河临法
十三难
尊胜陀罗尼经
今辩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念佛人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

口业清净得大智慧

趋向解脱的功德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学会忘记,留一份淡泊给自己

西方极乐世界在当下
世俗的欲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