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毗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为第一,佛说无为最。不以剃须发,害他为沙门。第二式诘佛偈(八十年中但说一偈):若眼见非邪,慧者护不着。弃捐于众恶,在世为黠慧。第三毗舍罗婆佛偈(七十年中说一偈半):不害亦不非,奉行于大戒。于食知止足,床座亦复然。执志为专一,是则诸佛教。第四拘楼孙佛偈(六十年中说二偈):譬如蜂采华,其色甚香洁。以味惠于他,道士游聚落。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第五拘那含牟尼佛偈(三十年中说一偈):执志莫轻戏,当学尊寂道。贤者无愁忧,常灭志所念,第六迦叶佛偈(二十年中但说一偈):“一切恶莫作,当奉行其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第七释迦佛偈(十二年中但说一偈):“护口意法净,身行亦清净。净此三行迹,修行他人道。”又散见于四分律戒本,五分律戒本及法句经。所记虽略异,而原偈文之同一,则无疑。增一阿含经一曰:“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诸恶莫作云云。”即七佛中迦叶佛之偈(法句经原本第十二章第百八十三偈)也。法华玄义二,亦有“七佛通戒偈云:诸恶莫作云云。”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云何正业?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思择力故。除趣邪命身三恶行。于余身恶行所得无漏。...(术语)南山律宗之意,佛之制戒,有深防与限分之二。制戒本为止业因。业因必由三毒。凡夫未能了心性,卒然制之甚难...【有漏果】 由有漏因所招感的果报。如轮回于三界六道,皆为有漏之果报。此亦相当于四谛中的苦谛。...(术语)有事之由来也。维摩经菩萨品曰: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地名)Daṇḍavara,林名。翻梵语九曰:檀特罗和,应云檀荼波罗。译曰:檀荼者罚,波罗者胜。...【大师】 p0238 瑜伽八十二卷十五页云:谓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又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饮食)又曰毗笈摩。药名。探玄记二十曰:频伽陀药者,具云毗笈摩,此云除去,谓能除去毒恶故。慧苑音义下曰:毗笈...梵名 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凡六百卷。略称大般若经。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五至七册。“般若波罗蜜”...梵名 Anityatā-sūtra。全一卷。唐代义净译于大足元年(701)。又称无常三启经、三启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旨在...【褐赖缡】 西域记云织。野兽毛细软,可得缉绩,故以见珍,而充服用。...【如来入于寂静天住】 p0581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一页云:复次由八因缘,如来入于寂静天住。一者、为引乐杂住者,...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印光大师校印本)...开朗才会快乐 人经常生活在不安定的心态及环境中,因为不安定,所以我们的生活言行很不平稳,导致自己和别人之间缺...随着佛法的兴盛,学禅打坐的风气也越来越流行,可是,禅宗有一句口头禅「开悟不靠腿,说法不在嘴」,可见得开悟不一...
过去佛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时,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诸比丘:凡是在寂静处修行的比丘,不论是在空地、林中或树下,都...
刚开始先偏重点状的专注,怎么专注呢?一句弥陀念诵听,就是说,我们这个佛号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有三个重要的次第要...我这次经过广德寺,很欢喜,也深切地受到感动。因为本寺念佛会坚持到现在,不但念佛的人数增加了,念佛的行持得到保...
南瓜 南瓜含有胡萝卜素 打榜理由:同样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 营养速查:南瓜营养丰富且全面,果实中含有糖类、维生素...
《了凡四训》漫画版...
说起鸠摩罗什大师,那就很有故事了,故事很多,也很精彩。首先看鸠摩罗什,翻译成中文叫童寿,这是什么意思?是指他...
七佛通戒偈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七佛八菩萨 | 下篇:七佛赞呗伽陀 |
为普贤行愿疏所举三种供养之法。即:(一)财供养,以世间财宝及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二)法供养,依佛所说...
正业
限分
有漏果
本缘
檀特罗和
大师
频伽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无常经
褐赖缡
如来入于寂静天住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圣严法师《快乐由自己决定》
开悟不一定要打坐

随顺远离之道

一句弥陀念诵听
惟贤长老《论「香光庄严」》

春节餐桌必备的10大素食食材

【推荐】《了凡四训》漫画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