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天台之别教也。别教之菩萨迷中道之理重,故分别无量之事法,以之为方便而使悟理,谓之为界外事教。见七帖见闻七。玄义三上曰:“别教佛与菩萨,俱知界外十二因缘事。”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受戒者登上戒坛,发表其身口意之三业,而真正受得戒法,名为表戒。此时受戒者体内,发得而不表显于三业之戒体,名为...通达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诸相的智慧。...即十尊面现忿怒相之明王。(一)焰鬘得迦(梵 Yamāntaka,意译降焰摩,即大威德),(二)无能胜,(三)钵讷鬘得迦(梵...(术语)初地之菩萨得百法明门,二地以上各地十倍而至第十地。越之而至第十一地之佛果,则所得之明门,不可限量,故...(术语)二谛之一。对于世俗谛之称,又云真谛、圣谛、胜义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总以名深妙之...(术语)圣道门说即心成佛与即身成佛,净土门说即得往生。言以信佛之因缘定直往生极乐也。而净土门中亦有二解。净土...(术语)Naya,译曰乘。大日经疏三曰:梵音娜耶,即是乘义道义,谓从一念善根乃至成佛,于其中间一一诸地所乘之法所...(术语)一刹那之短时间中有生灭。谓万法刹那生,刹那灭,转转相续也。此为成实论之说。梵Kṣaṇabhaṅga。...指修习梵行的大众,即僧侣。...(书名)明智旭着。四十卷。叙一切经每部或每品之大意。且诠考翻译之单复者。...(公案)碧严第二十二则曰:雪峰示众曰:南山(雪峰)有一条鳖鼻蛇,汝等诸人切须好看。长庆云: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地藏十轮经...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摄取十方一切众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 信者,信有西方净...
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很会嫌弃和抱怨的,都没有多少福报。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夫妻之间,家庭之间互相嫌弃,家...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此事而已。非于生死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所谓迷之...
有时候我想:人为什么会生气?其实人生气的时候往往是意识在起作用,因为我们头脑中有许多这样那样的观念,在这些观...
听说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经注意深信, 切愿, 求生西方?佛法法门无量, 无论大, 小, 权, 实, 一切法门, 均须精...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佛说无...
我们必须用心力来引导业力。因为我们无始劫造了很多业力,所以人跟人之间是非常复杂。我们人跟人之间有无量无边的善...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是驱使我们到六道轮回的要素。这里就是贪、瞋、痴、慢、疑。贪...
界外事教
【佛学大辞典】
上篇:界外教 | 下篇:界外理教 |
(杂语)又作师利,室利,室离,室哩。译有首,胜,吉祥,德之四义。华严疏钞十二曰:梵云室利,一名四实:一首,二...
表戒
金刚慧
十忿怒明王
虚空云海明门
第一义谛
即得往生
娜耶
刹那生灭
梵众
阅藏知津
雪峰鳖鼻蛇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嫌弃是损福报最快的方式

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思考方式决定你快乐或烦恼

散心念佛与至心念佛,两者功德大相悬殊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人生没有对错,还债而已,不要堕入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