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Viśvāntara,须达拏太子之别名也。译曰众异。唯识演秘四末曰:“毗湿饭怛啰,此云众异,有多德技异众人故,即须达拏太子别名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又作法悦。指听闻佛陀教法,因起信而心生喜悦。旧译华严经卷二(大九·四○三中):“佛音能起欢悦心,普令众生...禅林中,遇和尚迁化,于佛事终了后,众僧于其龛前同声举唱“哀!哀!哀!”三声,此一葬式,称为举哀,又称为举哀佛...(人名)马祖大寂禅师法副明州大梅山之法常,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师即大悟。唐贞元中居天台山...(术语)佛四无所畏之一。证漏尽,而对于万人之难论,亦无畏惧也。...即为祈愿或成就修行,而于特定期间内断绝饮食。印度自古即行断食法,本为瑜伽派或其他苦行外道行法之一。而后佛教亦...【无诤行】 p1050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九卷六页云:云何无诤行?答:一切阿罗汉,善达内时,外不如是。若亦善达外时...指除灭诸难之神。又称深沙神、深沙神王、深沙大王、深砂童子、深砂菩萨。唐代玄奘西行求法,渡越流沙,遭遇危难,传...即三种相。(一)一切诸法有如下三相:(一)假名相,指唯有假名而无实体之相。(二)法相,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诸法...禅林用语。意谓警醒人之迷妄。棒喝,缘于禅家宗匠接引学人之作法。棒,始于德山;喝,来自临济。棒、喝均为接引学人...天台宗所说三如来、三佛性、三法、三德等,于该宗所立藏、通,别、圆等四教中,在圆教为不纵不横,在别教则为纵横差...为同教与别教之并称。又作同教别教、二种一乘。指华严宗所判之同教一乘与别教一乘。同教一乘,即随应二乘、三乘等根...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一个轮回的因素是什么?第二个轮回的相续是什么?第三个轮回是...
请看下面第七段:学道当明心。 我们修学佛道要注意明了当下这一念心。无朽,就是八人里面为首的一个。无朽为一个朋...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者深感佛恩,故应念佛;一向长劫枉受众苦,欲求脱苦,...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 故曰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常生气有损于健康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但是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不少常生气的人,身体都很健...
《大智度论》里谈到这么一位国王,是虔诚的优婆塞,也有修行。他问佛陀:我常常在处理政务、与他国的战事问题时心很...人,必须时刻躬身自省,才能过修德进业。以下十二个问题,都是吾人应该反省的问题,不知你是否问过自己? 一、我出...
慈心就似如意宝,能遍流一切资具海、饮食海、欢乐海、眷属海、受用海、音声海、言辞海、智慧海。安住在慈心中,畅游...
毗湿饭怛啰
【佛学大辞典】
上篇:毗湿缚 | 下篇:毗阇那 |
又作长老、老宿、耆宿。即年老德高,道行深湛之老者。集异门足论卷四,谓有生年之尊长耆旧,称为生年上座。毗尼母经...
法喜
举哀
大梅
漏永尽无所畏
断食
无诤行
深沙大将
三相
当头棒喝
性横修纵
同别二教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正法念处经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长寿短寿不都是在做一个梦吗

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生气时应该如何消气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吾人反省十二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