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不舍正法戒,如来一切之圣教皆当修行。二不舍离菩提心戒,菩提心为菩萨万行之幢旗,若丧失之则万行将依何而示导?三不应悭吝法戒,诸胜法为大圣之遗财,若悭吝不与,则与盗三宝物同。四不饶益行戒,于一切众生不可作不饶益之行,应普摄一切众生,为入道之因缘。大日经具缘品说此四波罗夷之偈,名三昧耶偈,同学处品云四种根本罪,经疏九谓之四波罗夷。大日经疏九曰:“佛子汝从今,不惜身命故,不应舍正法,舍离菩提心,悭吝一切法,不利众生行,佛说三昧耶。汝善住戒者,如护自身命,护戒亦如是。(中略)今此四夷戒是真言乘命根。亦是正法命根,若破坏者,于真言藏中犹如死尸,虽具修种种功行不久败坏也。”又同十七以不舍三宝与不退菩提心为四波罗夷(分不舍三宝为三),“如前三世无障碍中,先令不舍三宝,又令不退菩提之心,此即菩萨真四重禁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caitta, caitasika,巴利语 cetasika。又作心数、心所有法、心所法、心数法。从属于心王。乃五位之一。与心相...【奢他】 此云谄曲。罔冒他故,矫设异仪,曲顺时人。...(术语)佛之阴茎也。佛之阴茎藏于腹中而不现见,故云阴藏,似马之阴,故名马阴藏,又云阴马藏,三十二相之一。三藏...亦名:失师法 子题:五法失依止 行事钞·师资相摄篇:“明失师法。(一,列示三法)和尚一种无相失义,或可无德,更...(杂名)南山之道宣律师也。...(杂语)译曰第一义Paramārtha,智度论四十七曰:波罗末陀,秦言第一义。【又】(人名)真谛三藏之梵名。真谛,五...(物名)包铁钵之袱纱也。又曰袱帕。见象器笺二十。...(职位)知殿之异名。又曰殿司。...(流派)净土宗云净家。...(地名)Dantaloka-giri,山名。旧称曰檀特山。西域记二曰:弹多落迦山,旧曰檀特讹也。...(537~614)隋代僧。涿郡固安(河北)人,俗姓张。十五岁出家,从邺都之融智学涅槃经、十地经论,又修学四分律、杂...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印光大师校印本)...
古往今来,有众多高僧大德致力于放生事业,昔智者大师买临海四百多里海滩,作放生池;唐肃宗命天下各州建立放生池,...
现在要忏悔业障,必须生起十种善心,从后翻破之,以为对治法门。 第一要明信因果 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丝毫不错...问: 世间事业的成功是宿世修行、集聚福报得来的,还是今生努力奋斗得来的? 夏坝仁波切答: 世间事业的成功既是修...
丰子恺——护生画集...因为父母有此无尽之深恩大德,所以我们必须尽此生中,能使父母心身安乐远离烦恼。才对得起如来的住世夕圣贤的教训,...如何布施 布施时若有受施的人相,便会有拣择,有分别心,则心量小,心小福亦小。若布施有所住,有所执着,不管是住...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何为禅?禅就是向上一着、本地风...
何为千僧斋? 千僧斋会,顾名思义,即同时布施一千名僧侣之意。古代帝王祈福消灾、册封太子、国庆国殇、旱涝保收、...
密教四波罗夷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波罗夷 | 下篇:八波罗夷 |
(术语)即无相空教也。岌师之三教,慧观,波颇蜜多,刘虬之五教中各指诸部般若经之所说为无相教,以对小乘经之有相...
心所
奢他
阴藏
二师摄受失法
南山律主
波罗末陀
钵袱
殿主
净家
弹多落迦
靖嵩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随缘随份尽力放生,成就净土资粮

【推荐】忏悔业障,必须生起这十种心
事业成功是宿世福报还是今生努力?

丰子恺《护生画集》
父母的无尽深恩大德
宽运法师:布施的方法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