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又作波伦,萨陀波仑之略。菩萨名,译曰常啼,为求般若七日七夜啼哭之菩萨也。玄应音义三曰:“波仑又作波伦,此云常啼。明度经云普慈,皆一义也。”慈恩寺传八曰:“闻道必犹波仑之归无羯。”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指心智明朗,或智慧鉴照之光。又称智光、内光。智光又有二义,一为法照,即谓真俗双鉴;一为机照,即谓普应群品...【僧佉论】 正云僧企耶。此云数术,又翻数论。辅行云:迦毗罗说经十万偈,名僧佉论。用二十五谛,明因中有果,...(名数)一种性未发心记,与上之第一同。二已发心记,与上之第二同。三现前记,与上之第四同。四不现前记,对面说为...子题:丐、施食 行宗记·释九十单提法:“宝云经中,凡乞得食分为四分:一、与同梵行,二、与乞人,三、与诸鬼,四...(杂语)其心诚实而无谄曲,堪受法者。法华经方便品曰: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人名)Prajāpati,又作波阇钵提。...(杂语)禅林之语。僧堂大众粥斋之坐位曰钵位。见象器笺二。...(杂语)师居北位度弟子,弟子而北作礼,即师弟之礼,谓为北度。智者别传上曰:导以律仪,摄以北度。...(杂语)译曰斤,量目也。菩提资粮论一曰:譬如量物有钵罗萨他,有阿宅迦。经注曰:如此间合升斗斛之类。梵语杂名曰...(术语)大三灾:一火灾,二水灾,三风灾也。...(术语)比丘住而无罪之地云净地。有清净其地之法。...(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在这个世间,衰老是一个苦。我们的念头,念念的迁移生灭,就有时间的概念,这个时间是建立在我们的念头当中的。有一...【乘】 运载之义,是譬喻佛法如渡船,能把众生从生死的此岸运载到涅槃的彼岸。乘有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之...证严上人述说《贤愚经》故事叮咛大众,在凡夫地修行,境界复杂、诱惑繁多,要守护单纯的初发心,坚定道心、言行谨慎...
持戒者容易往生是远离诸染故。 持戒对于我们居士来说至少要持五戒,有六斋日重要日子持八关斋戒,进一步自己条件提...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佛所说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
佛陀往昔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这一天,世尊着衣持钵,进到城中乞食,食毕,清净双足,带着坐具,在林中找了...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们接物待人时,首先,要观察外在,如言语、行状等,即所谓的察...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近佛教,其实这是对佛教的误解。从世俗意义上说,进...
波仑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波梨钟 | 下篇:波婆利 |
(名数)一律仪无表色,依受善戒之表业而发,或与禅定共发,或与无漏智共生,有防非止恶之功能者。二不律仪无表色,...
心光
僧佉论
六种授记
乞食分四分
贞实
波阇波提
钵位
北度
钵罗萨他
水风火灾
净地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人生的老苦与病苦
佛学常见辞汇(十画)
一句恶言堕粪池中虫

持戒布施者易生净土

这样才叫真正的布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