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Pati,一作钵底,译曰主。梵语杂名曰:“主,波底。”名义集二曰:“波帝,此云夫主。”起世经十曰:“诸恶法中,即得如是波帝波帝之名字也(梵语波帝,隋言人主)。”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心中涌现万象,进而动摇,又有染净之不同,譬喻如水,称为心水。[大日经卷三] p1398...【离佉】 此云书。释名曰:书,庶也,纪庶物也。春秋左传序云: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文选注云:大竹名...(术语)同于授记,于众生授与决定作佛之记别也。大日经疏一曰:定光之授决。...亦名:从僧乞法五仪 资持记·释足数篇:“律中凡从僧乞法,并列五仪云,应至僧中,偏露右肩、脱屣、礼僧足、右膝着...(术语)违背佛法之正理也。...(人名)Prabhākaramitra,三藏法师名。续高僧传三曰:波罗颇迦罗蜜多罗,此言作明知识,或一云波颇,此云光智,中...(衣服)Paṭṭa绢之大幅无条相者,谓为缦衣。又曰缦条,用以裹身者。有部毗奈耶二十三曰:织作钵吒。注曰:言钵吒...(术语)Prajā,一作般赖若,般罗若。...(术语)于水得自在之禅定也。若具此定,则得使身之内外为水。犹如具火定得使依正尽为火。...(杂语)令家屋为比丘得住之净屋,其施主谓之净主。善见律十七曰:边房云何结缘净屋?若初建柱时先作坑,以柱近坑,...(术语)五果之一。依增上缘而生者。如眼识之于眼根,眼识为增上果也。...(印光大师校印版本)...(嘉兴藏流通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中国的节日,大凡和祭有关,以祭悟道,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清明节是最具代表性的与祭有关的节日,它具有丰厚的文化...
【原文】 荣名厚利,世所同竞,而昔贤谓: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此却之不可免一语最极玄妙,处世者当深信熟...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扬净土法门为己任,行持不舍昼夜,悲心广度众生。德高望重,...一、戒杀放生: 皈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杀,他的慈悲恐怕要打上折扣了。我门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一...
修行人发的愿要广,不仅仅是度自己,不仅仅是度自己的家人,不仅仅是度自己有缘分的人,不仅仅是度这个地球上的人,...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业力的释放,这一块是你无奈的,你必须要继承你的过去,不管你...
生极乐世界,咱们把它基本的条件掌握住,信心、发愿、念佛,这么三个过程就行了。 一定坚信不疑,念佛要一心诚心地...
波帝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波毗吠伽 | 下篇:波耶 |
(术语)十八空之一。由因果之理推之,则世间一切之法,实为无始,更以慧眼观之,则诸法皆空,而无始之相亦不可得,...
心水
离佉
授决
乞法五仪
背正
波颇
钵吒
钵罗若
水定
净主
增上果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太虚大师《佛七开示录》
心灵「清明」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积累功德福报的十件善事

行山愿海,以行填愿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