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比丘夏居竟,增一法腊,谓之受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诸佛菩萨的身体,有法身和生身两种,他们所证得的理体叫做法身,为了济度众生而托于父母胎生的肉身叫做生身。又佛菩...翻译名义云七种定名: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 一、三摩呬...(仪式)禅院之语。入院之节,不请他寺,唯供养寺内大众。曰一家宴。见象器笺九。...指由无漏因所证得之果德。即四谛中灭谛之涅槃。又指阿罗汉果。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三(大二七·六四○下):“‘颇有业...【现在】 p0950 瑜伽五十六卷四页云:问:何义、几蕴、是现在。答:已受用因义、及未受用果义。一切是现在。 二解 ...【波娑提伽】 或云梵摩,此云清净。葛洪字苑:梵,洁也。取其义耳。大论云:虽为一切众生,是心不清净。不知己...(术语)谓密含中道之理之教,即天台四教中之通教也。藏通二教虽皆唯诠界内真空谛之理,无当面明中道之义。然通教于...【能取义】 p0892 瑜伽七十七卷八页云:能取义者:谓内五色处:若心意识、及诸心法。 二解 显扬五卷二页云...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引律示犯)律又云,若舍堕衣,不舍,更贸余衣,一尼萨耆,一突吉罗。(二、凭论斥古)...毗婆罗,梵名 Vaibhāra,巴利名 Vebhāra。又作毗诃罗山、毗婆波世山、倍呵罗山、毗呵勒山、鞞陀隶山、髀哆逻山、...(人名)Mālika,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夫人也,为自末利华园将来者,故号曰末利夫人。四分律十八曰:舍卫城波罗门耶若...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尔时三十三天...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
【原文】 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法门,只在第七识上用功,参禅法门能在第八识上用功,何不舍...
第一则 世人食肉,已成习惯,但须知无论何肉均有毒,是因生物被杀时,恨心怨气所致。人食之,虽不至实时丧命,但积...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到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罪愆,而著为成训。世人不察,僧亦不...问: 往生时,为什么只看见莲花,不见阿弥陀佛来也要赶紧走,这样走能确定到极乐世界吗? 大安法师答: 实际上,我...
说四众过罪,它罪业的成立有四种条件: 第一个,因:要有说罪之心。 宣说对方的过错,什么样的情况叫作犯罪动机?在...
我们如果是从今生开始,那很简单,处理今生的问题就好。而修行的困难就是,主要是你内心深处,留下一些乱七八糟过去...
问: 请问师父,弟子每天的课程有念佛持咒,在走路或做家务的时候,可否同时来完成每日的功课? 容通法师答: 你每...
受岁
【佛学大辞典】
上篇:受菩提心戒仪 | 下篇:受想 |
(杂语)公案名。黄檗宛陵录曰:大中帝为沙弥,师于佛殿上礼佛。沙弥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长老礼拜当...
生身
七种定名
一家宴
无漏果
现在
波娑提伽
含中教
能取义
畜长衣过限戒贸易不染
毗婆罗山
末利夫人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如狼守斋」的故事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往生时为何只见莲花不见佛

说四众过罪的四个条件

【推荐】只要问妄想一句话,它就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