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塔)Caitya,同质底。积聚之义。谓佛塔也。大日经疏五曰:“制底,翻为福聚,谓诸佛一切功德聚在其中。”三种悉地陀罗尼法曰:“梵音制底,与质多体同。此中秘密,谓心为佛塔也。”寄归传三曰:“制底是积聚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外在的行为没有过失,内在的心境没有烦恼,叫做清净。...全一卷。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元魏菩提流支译。其梵名若依宝性论所引用者,应为 Anūnatvāpūrnatva-nirde?a-pa...自力和他方。自力是众生本身的戒定慧三学;他力是佛菩萨的愿力加被。...又作迦噜摩部。为密教金刚界五部之一。在金刚界五大月轮中,北方为羯磨部。即为众生垂慈悲,成种种事业之部分。金刚...梵名 Yugajdhara。七金山之一。又作由乾陀罗山、游犍陀罗山、逾乾陀罗山、树巨陀罗山、喻汉多山。略称乾陀山。以山...【依三摩地】 p0769 瑜伽二十一卷八页云:云何依三摩地?谓彼如是断五盖已;便能远离心随烦恼,远离诸欲恶不善...又称四种常住。乃将僧伽大众受用之物资分为四类,即常住常住物、十方常住物、现前现前物、十方现前物。前二者系就常...(人名)Prabhākaramitra,三藏法师名。续高僧传三曰:波罗颇迦罗蜜多罗,此言作明知识,或一云波颇,此云光智,中...【二种无倒作意】 p0033 瑜伽九十八卷十三页云:复次于能随顺觉支法中,略有二种无倒作意。当知总与觉支为食。...不相离色,有其三种: 一、一处不相离 谓诸大种及造色同住一处,能造所造,更互相望。大小量等,互相涉入,不...【缚有三种】 p1387 杂集论六卷十八页云:缚有三种。谓贪缚、瞋缚、痴缚。由贪缚故;缚诸众生,令处坏苦。由瞋缚故...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
伟大的圣者龙树菩萨,曾全身赤裸地生活,仅有的家当就是一只钵,但他可能是世上最伟大的天才。他有无以伦比的才智,...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又出家人有二痈疮,何谓为二?一者、求见他过;二者、自覆其罪。 此外,出家人还会有两种...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为正道者,平等是诸法体相。以诸法平等,故发心等;发心等,故...一、诸恶莫作: 1、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2、善念刚起,福虽未至,祸...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我们必须遵守一定的交通规则,才不会出交通事故,警察也不会找我们的麻烦;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有人说,进入佛门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善根深厚,一闻佛法当即信受;另一种则是吃苦太多,不得已在世间遍寻解脱的...为什么戒杀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 世间一切,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即使小如蝼蚁,遇水尚且奋力挣扎;人们往往宁...【人处世各有所好,亦各随所好以度日而终老,但清浊不同耳。至浊者好财①,其次好色②,其次好饮③。稍清,则或好古...
制底
【佛学大辞典】
上篇:制多山部 | 下篇:制底畔睇 |
(术语)吉瑞之形,显见于人目者。原限于吉瑞,而俗通于吉凶用之。方广大庄严经三曰:将欲生时,输檀王宫先现三十二...
清净
不增不减经
二力
羯磨部
逾健达罗山
依三摩地
四种僧物
波颇
二种无倒作意
不相离色
缚有三种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推荐】每个人都是贼

佛预言出家人容易得两种「恶疮」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改变命运的黄金法则---行善积德
净因法师:不杀生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