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真如之体,不由于他体自觉,体自明,故云性觉。楞严经四曰:“性觉妙明。”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法性之理体,为法之根本穷极,故曰本极。法华玄义七曰:本极法身,微妙甚深。...(书名)外题道宣律师感通录。内题宣律师感天侍传。因之一名感通传,又云感通录,又曰律相感通传。一卷。记道宣师,...隋代第二代皇帝。姓杨,名广,一名英。小字阿[縻-吕+女]。为文帝之次子,弑文帝而即位。大业元年至十二年(604~61...八种的憍慢,即如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憍慢、大慢。...(术语)取果与果也。为果之种曰取果,正与彼力而生果,谓之与果。俱舍论六曰:取果与果,其义云何?能为彼种,故名...(菩萨)梵名曰央俱舍Amoghānkuṣa,与不空罥索观音同体。在胎藏界之观音院,谓之不空罥索,在虚空藏院谓之不空钩...梵语 aklistājāna。又作不染无知、不染愚。二无知之一。为“染污无知”之对称。即其性不染污,而于佛法等各种义类...【愧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愧者廉耻之心,做了坏事无颜见人曰愧。《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愧,依世...(杂语)释氏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三皈。皈依者,谓身心归向之也。...谓寿命不定。即先出生之长者未必先死,而后出生之少者未必长生,以此形容人类寿命、死期不定且无常。盖世人多愚痴,...【修所断法】 p0901 品类足论六卷十三页云:修所断法云何?谓若法、学见迹修所断。此复云何?谓修所断十随眠、...(印光大师校印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
一个念佛人,在他的心念和行为上,最要紧的是敦伦尽分。敦,是行持,伦,是五伦关系,伦常,君臣、父子、夫妇、朋友...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第一、不得贪求玄妙 以事本来,平...问: 净土法门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呢?一心不乱的真实义又是什么呢? 净界法师答: 这个一心不乱,我们看蕅益大师的...
原文: 旷观古今,治时少而乱时多,纵令大治,亦不过百数十年而已,其故何哉。良由宿世杀生食肉之业所结,现生自私...我们时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看到别人强过自己,就会产生不如人的自卑心,看到自己超过别人时, 又会产生傲慢自大的...
自述(一九三九年) 廿八年冬,外国人某氏至灵岩,谒见大师,有所请问,互用笔谈,大师自述略历行愿如左。编者志 经...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器生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
示施圣藏居士 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进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慧能断...
性觉
【佛学大辞典】
上篇:性识 | 下篇:牪货 |
【受类福】 p0726 俱舍论十八卷十五页云:受类福者:谓所施田,受用施物,施福方起。...
本极
感通传
隋炀帝
八慢
取与
不空钩观音
不染污无知
愧心所
皈依
老少不定
修所断法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念佛人的为人处世

修悟的六原则
净土法门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

杀业之结,唯食肉最为酷烈
不看轻别人,也别看轻自己

印光大师永思集·大师遗教
不要轻慢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