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Ājvu|ka,译曰邪命。以邪法生活之义。见本行集经四十五,名义集六。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三观中,中观之德名。空假二谛,双照而离有无二边之观法也。破障中道之根本无明者。止观三曰:二观为方便,...(杂名)Aruṇa,又作阿楼那,阿卢那。时名。或曰萨埵。译言明相,即晓时也。见开宗记三末,名义集二。又译曰赤色。...【修所断法聚】 p0903 瑜伽一百卷十八页云:修所断法聚者:谓余一切所应断法。...全一卷。唐代净觉集于景龙二年(708)顷。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书记述楞伽经八代相承传持...华严宗分顿教为渐顿与顿顿二种,分圆教为渐圆与顿圆二种;而以华严经为顿顿与顿圆之教法,法华经为渐顿与渐圆之教法...(经名)说佛济度央崛摩罗之事。大乘部摄,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四卷。...指向上转。又作上转门。与“下转”对称。始觉为自利而上进,称为上转;本觉为化他而下向,称为下转。即真言行者发心...为菩萨所修五行之一。天者,第一义天,指天然实相之理。菩萨由天然之理而成就妙行,故称天行。依天台别教之意,天行...(经名)一卷,唐阿质达霰译。如来临涅槃时,自左心以秽迹金刚化现,说秽迹金刚大圆满陀罗尼一咒。退治一切天魔外道...属日本高野山真言宗寺,位于和歌山县。略称野山、南山。其总本山为金刚峰寺,系于八一六年由空海创建。八五三年空海...【到彼岸行】 p0826 显扬三卷五页云:一、到彼岸行。谓十波罗蜜多,总摄说为到彼岸行。皆是大乘出离义故。...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心能做福,心能做恶,心能做天堂,心能作地狱,心是一切罪福种子!正所谓相由心生,境随心迁就是这个道理吧!一个人...
周公有一首诗,叫做《鸱鸮》,出在《诗经?豳风》,《豳风》有七篇,这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要学国学,《诗经》不得...
清末,世风日下,国家无暇提倡,僧众类多懈于修持,以致无正知见者,各怀驱僧夺产之念。然以世乱日亟,有心人各群起...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女主人留下一子往生了。男主人不久后又续弦,也生下一子。继母为了自己的孩子,不但不疼爱前妻...
佛陀有一段时间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他常向弟子们说:「大家要身心俱修,若想修心而失戒则慧不可得;修心是...
这部经在我们一般的说为救命真经,这个救命啊,不是救我们的色身性命,是救我们的法身慧命,所谓救命经啊,因为我们...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 现...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
阿耆毗伽
【佛学大辞典】
上篇:阿耆达王堕蛇道 | 下篇:阿耆尼达多 |
(本生)Siṁhala,译曰执师子。释迦如来往昔为大商主时之名。亡罗刹国而立僧伽罗国。西域记十一曰:昔有大商主云僧...
中道第一义观
阿留那
修所断法聚
楞伽师资记
二顿
央崛摩罗经
上转
天行
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文经
高野山
到彼岸行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人是自己观念的奴隶

风雨飘摇的人生

佛法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败坏
孝顺的哥哥

守戒就是为了护好我们的心

这部经是我们的救命真经

发菩提心方能消宿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