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法相宗为大乘教,故称曰法相大乘。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指如来藏之实理。摩诃止观卷十下(大四六·一三九下):“实相即如来藏,无量客尘覆此藏理,修恒沙法门显清净性。”...(术语)观经十六观之一。观念极乐之观音菩萨身相也。观经曰: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当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谓六想身。即眼触所生想。乃至意触所生想。是名想界。...三十三观音之一。以其坐于蛤蜊中,故有此称。此乃起源于唐朝以后之信仰,非经轨中所载。据佛祖统纪卷四十二唐文宗开...(经名)四卷,秦罗什译。佛,住耆阇崛山大树紧那罗王与其眷属共诣佛,弹琴,使大众及山川皆悉起舞。天冠菩萨问大树...指东序与西序。又作两班。我国古来朝廷中,任职之官员有文武之分,上朝时即分列文武两班。禅林仿此制,于住持之下,...(术语)萨婆多部宗之义,不许五戒之分受,成实宗之义,则许随意分受。俱舍论十四曰:近事必具律义。成实论五戒品曰...(术语)华严宗所判十宗之一。小乘中说出世部等所立,言世间法为俗谛,出世间法为真谛。俗谛为妄,真谛为实者也。见...(杂语)法华经五百弟子品曰: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行事钞·尼众别行篇:“明诸要行,勿过八敬。善见,佛初不度女人出家,为灭正法五百年。后为说八敬,听出家,依教行...为“定无表”之对称。散,散乱之意,为“定”之对称,即心攀缘六尘之境而无法专注一境之精神状态。无表,为“无表色...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问曰:天亲菩萨回向章中,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此指共何等众生耶。 答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佛告阿难,...1.如果瞋心是凡夫的天性,则没有什么好瞋的,因为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子,所以一个人对你瞋心的话,你为什么也生瞋?没...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经常在做佛事的时候,到延生位去回向的时候,...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
果报大体有三种,分别为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异熟果 所谓异熟,有三层含义:一是异时而熟,即因和果的时间不同...
念佛禅与佛七最大的不同,在于无相或是有相。佛七,要求感应、要回向愿生西方净土,可以观像念佛,也可以观想念佛,...
邪淫害人不浅,古人曾说过万恶淫为首,这个恶不仅仅是恶在邪淫本身,它之所以被列为万恶之首是因为邪淫所带来的一系...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也就而至,业也就这样造出来了。 ...
法相大乘
【佛学大辞典】
上篇:法相教 | 下篇:法相三论 |
(1683~1762)清代曹洞宗僧。霅川(浙江)长兴人,俗姓殷。号白光。年二十一,参谒野山克归和尚。复参谒石鼓,得其...
藏理
观音观
想界
蛤蜊观音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两序
五戒分满
俗妄真实宗
富楼那成佛
八敬为尼要行之最
散无表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何等众生具备往生净土的资格
【推荐】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净界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

十种不善业的果报差别

念佛禅与佛七的不同

邪淫把我们逼向堕落与灭亡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