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Anvāgati”,大疏九曰:“弩檗帝,是随至义,亦是遍至义,亦是逝义,进不住义。”演密钞七曰:“是随至义者,谓一切众生有发起始觉菩提心,无处不随至,即是达字菩提心为因,亦是遍至义者。谓大悲心于众生界悉遍至故,即是驮字大悲为根,亦是逝义者。十地行满妙往菩提之彼岸故,即是昙字方便为究竟,言进不住义者。谓得果不舍因门,而起化用,亦属方便为究竟,但摄利他为异,尔即是箨字门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一、胎化藏,二、中阴藏,三、摩诃衍方等藏,四、戒律藏,五、十住菩萨藏,六、杂藏,七、金刚藏,八、佛藏...(术语)死亡之人也。楞严经八曰:亡者神识,飞来乘烟,入无间地狱。随愿往生经曰:愿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刹土。...【识住及因缘相】 p1437 瑜伽五十四卷二页云:当知此中,若诸烦恼事,若属彼烦恼,说名依取。应知此二,亦名所缘。...(一)梵语 vyupa?ama。寂灭之略称。即涅槃之意。度脱生死,进入寂静无为之境地,称为入灭。(参阅“涅槃”4149、“寂...【影像相】 p1341 瑜伽七十二卷十页云:云何影像相?谓遍计所起,胜解所现;非住本性相。...(?~1256)日本佛像师。京都人。为运庆之长子。通称尾张法印。可确定之作品有三十三间堂之本尊、雪蹊寺之毗沙门天...【取蕴】 取为烦恼之异名,由烦恼而生蕴,由五蕴而生烦恼,故曰取蕴。...(地名)Kanyākubja,国名。译曰曲女城国。中印度。周四千余里,国之大都城,临西殑伽河,长二十余里,广四五里,...水中之月。水月有影无实,以喻诸法无有实体。...梵名 Sarvadar?ana-sajgraha。印度吠檀多(梵 Vedānta)学派之学者马达瓦(梵 Mādhava),著于一三五○年间。属“...比喻六根。据楞伽经卷五载,佛陀以一宝花巾比喻真性,花巾绾六结,而以六结比喻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表示...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他自己遵循这一规律而成佛,又向世人揭示...一群比丘在孤独园围坐着,讨论佛陀为何能舍弃世间人人所追求的富裕环境。一位弟子问佛陀:「您在未出家以前,享受人...
每逢节日,人们总会互祝佳节快乐;但甚么是快乐,可能每个人的定义不尽相同。被问到你快乐吗?可能要迟疑片刻思索答...
至心专念药师佛的本愿功德名号,能满足世间及出世间的祈求。甚至经文讲只要听闻佛号的众生就能够得到利益。因此不管...问: 如何理解弥陀经上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 大安法师答...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如果一个念佛人,他不能通达真实的空性智...
问: 顶礼法师,请问佛法中有提到顺星、犯太岁吗?弟子学习文钞及经典均未见此说法,窃思佛弟子似不应参与。 宏海法...佛教徒是采取中道的态度。这风水对我们凡夫来讲确确实实是有的,如果对一位证果的圣人如佛陀、菩萨、阿罗汉通通没用...
弩檗帝
【佛学大辞典】
上篇:弩达啰洒 | 下篇:迎接曼陀罗 |
【尼坻】 此云愿。志求满足曰愿。智论有二种愿:一者可得愿,二者不可得愿。不可得愿者,有人欲量虚空尽其边际...
八藏
亡者
识住及因缘相
灭
影像相
湛庆
取蕴
羯若鞠阇
水月
全哲学纲要
六结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佛法是心法
国王的白发

快乐的十大法则

如何善用药师佛号利益他人
弥陀经中的「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

不修空性智慧,就很难断除对三界的攀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