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昏昧之心识,指凡夫之无知而言。万善同归集五曰:“惊昏识之迅雷。”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己心净土、自性弥陀、唯心弥陀。指阿弥陀佛与极乐净土俱在自己心中。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四八·三五二中):“...释尊于灵山会上拈金波罗华,瞬目示众,众皆不解其意,唯摩诃迦叶破颜微笑,故释尊传予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后代之禅家...【不定心所】 不定心所,是六位心所的第六位,此有四种,曰悔、眠、寻、伺。《成唯识论》曰:‘悔、眠、寻、伺于善...频螺,梵语 bilva,或 vilva,巴利语 billa。又作毗罗婆树、必立皤树、频[(篆-竹)/虫]树、毗利婆树、比罗树、避罗树...【四种圣行】 p0433 显扬八卷一页云:论曰:圣行多种者:谓四圣行。一、到彼岸行。二、菩提分行。三、神通行。四、...(术语)就有无之义立四句而分别之时,第一句曰:有而非无,是有句也。第二句曰:无而非有,是无句也。第三句曰:亦...佛者觉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合而言之,佛性即是一切众生永不变异的且能觉悟成佛之性。涅槃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杂语)缁者缁衣,僧衣也。缁田犹言僧园。...(术语)Avaivart,又作阿毗跋致,或作阿惟越致,译曰不退转。不退转成佛进路之义。是菩萨阶位之名。经一大阿僧祇劫...(术语)Vijapti,译曰识。了别之义也。义林章一末曰:梵云毗若底,此翻为识,识者了别义。唯识枢要上本曰:梵云毗...出自七佛八菩萨神咒经卷一。七佛为维卫佛、式佛、随叶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八菩萨为文...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龙藏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早晚课诵是自古就传下来的传统,但是虽然传了数千年,不过早晚课诵所代表的意思真正明了的人就不多了。 早课的用意...
十恶不赦是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古代刑法中的十种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包括: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问: 弟子已受过五戒,但在年终的年会上不得已喝了酒,请问法师是否需要重新受,还是怎样?感恩法师。 容通法师答:...
鱼篮 捕鱼的人在河中设置只能进、不能出的竹篮,旁边放一些水草,引诱鱼儿前来藏身。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游了进去,以...问: 《地藏经》中云,临终人能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不论有罪无罪,都不会堕落三恶道,如果有人临终不能认人,神识...癌症前期一般身体都有一些变化,如果能够细心观察,提前检查排查,早期发现癌症,及时预防治疗,就可能提高癌症病人...出家,真的是一种职业吗? 出家是一种职业,许多人都这样说。于是,剃头、穿袈裟、念经、坐禅成为一种职业需要了。...刹那 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语。现...
昏识
【佛学大辞典】
上篇:昏鼓 | 下篇:昏钟 |
【相缚】 为六尘境相所缚,而心不自在。《成唯识论》五曰:‘言相缚,谓于境相不能了达如幻事等,由斯见分相分所拘...
己心弥陀
破颜微笑
不定心所
频螺树
四种圣行
有句
佛性
缁田
阿鞞跋致
毗若底
七佛八菩萨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做早晚课的用意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受五戒后饮酒需要重新受戒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