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意谓微少之恶,亦极可怕也。归元直指有曰:“见一魔事,则万箭攒心。闻一魔声,则千锥劄耳。”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谓于乳中置毒,令人饮之,迨毒气一发,即能致人于死地。盖以“毒”比喻实相之理。此系天台宗取自涅槃经之譬喻。天台...【断烦恼欲】 p1416 瑜伽十七卷六页云:云何断烦恼欲?谓彼既出家已;为令欲贪,无余断故;往趣旷野山林,安居边际...谓密教金刚界五部(佛部、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之诸尊,皆至会上大兴法事。 p1158...书名,是根本的律藏,在如来灭后结集三藏的时候,优波离尊者在一夏九旬之中八十番诵出,故名八十诵律。...【远行地】 p1256 瑜伽四十八卷十五页云:此地菩萨、有加行行、圆满摄故;名远行地。卽由此义、当知亦名有加行有功...断者断除,修者修习,断除一切烦恼,修习一切善法,然后可获解脱,即小乘之出世法,断集修道是也。...南朝陈代耆阇寺安廪法师所判之六宗:(一)因缘宗,指小乘之萨婆多部。(二)假名宗,指小乘之经部。(三)不真宗,通诸大...信行,是我国隋代倡导三阶教(佛教一个支派)的一位大德。俗姓王,魏郡(今河南安阳)人。十七岁时,出家于相州(今安阳...【六处支】 p0297 俱舍论九卷十一页云:眼等已生,至根境识,未和合位;得六处名。 二解 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三页...是外道的邪见,以五蕴为起见的对象,依色法和心法为根本。六十二见者:以色、受、想、行、识等五蕴法为对象,起常、...【甚深妙慧】 p0880 佛地经论二卷十二页云:有本复说甚深妙慧。谓他不能穷其底故。...(龙藏本)...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蚁子就是蚂蚁。这是一个典故,在建祇桓精舍时,众人正在挖墙角,看到一堆蚂蚁。佛陀当时看到蚂...
当我到台湾动手术开刀的时候(一九九六年元月),我发了一个愿,很简单,我说:地藏菩萨加持我,别死在医院。为什么...
善导大师在注解上品下生的条件时只有一个但发无上道心。由于发菩提心的功德很大,就把这一念发心的功德回向往生,能...
净宗寓示着真善美慧的法界文明,寄托着一切众生终极的生命关怀,使众生于一切恐怖中,获致大安乐。净宗文明在无量劫...(一)为何要放生?放生的目的与意义何在? 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故放生乃出于「慈悲」的精神──所...
饿鬼又称焰口、面燃等,属于三恶道众生之一, 其体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之故,遂有此一果报。曾有...
当今时代,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时地接触到佛法。但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修行当中,还会烦烦恼恼,不...
一魔万箭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阐提杖 | 下篇:一宝 |
(术语)谓其体坚固如金刚,其力强如那罗延神之身也。那罗延Nārayaṇa,译言胜力,或坚牢。天上力士之名。无量寿经...
乳中杀人
断烦恼欲
五部海会
八十诵律
远行地
断与修
耆阇六宗
信行(540—594)
六处支
六十二见
甚深妙慧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挂着花鬘的羊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

梦参老和尚讲述开刀的亲身体验

《无量寿经》开显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净土宗与现代社会
宽运法师《放生之意义与功德》

佛教放焰口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