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以一箧盛四蛇,喻一身之四大和合也。涅槃经二十三曰:“譬如有王,以四毒蛇,盛之一箧,令人赡养喂饲。卧起摩跣其身,若令一蛇生瞋恚者,我当准法戮之都市。”四卷金光明经一曰:“地水火风,合集成立,随时增减,共相残害,犹如四蛇,同处一箧,四大蚖蛇,其性各异。”止观一下曰:“三界无常,一箧偏苦。”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眼识助伴】 p0999 瑜伽一卷六页云:谓彼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及余眼识俱有相应诸心所...(术语)天台之圆教也。圆教之菩萨迷理轻,故不借事事之方便,直谈一切万法为中道实相之妙理,谓之界外理教。玄义三...又作堂嚫。即禅林施僧之施物。[贝*亲],为达嚫(梵 daksinā)之略称,指布施物。[备用清规卷四煎点西堂头首新命条...三种清净之一。指身业远离烦恼垢行。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俱舍论卷十六、集异门足论卷六](参阅“清净”4...为冥界十王之第四王。据预修十王生七经、地藏十王经等所举,此王之本地为普贤菩萨,系冥途中司掌五刑之王。亦即于三...出家者、退隐者远离村落所居之房舍。系以草木覆盖而成之简陋小屋。庵,古作庵。又称草庵、蓬庵、庵室、茅庵、禅庵、...指昼夜六时所修行之忏法。如唐代净土教高僧善导曾作“往生礼赞”之赞文,主张昼夜六时皆须拜佛忏悔。 p1284...(术语)十二合掌之一。合十指之头而掌之中心稍为相离者。梵云三补吒,梵(Saṁpuṭa)合掌。见大日经疏十三。...苾刍尼。正学勤策女。及邬波斯迦。出家外道女。下至在家修苦行女。谓有男子。舍自妻媵。告言善贤。放汝自在修诸梵行...【平安】 p0532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平安者:谓乐受自相故。...(物名)Ghantā,梵语犍稚,译曰钟,又曰磬。为作法事时集众而打者。增一阿含经曰:阿难即升讲堂,手执犍稚,并作...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龙藏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我们来出家,就是要做大丈夫的事。大丈夫的内涵,是要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和不退转的菩提愿。但我们要知道,一...
出家里面还有四种形态,一般我们会讲:出家出家,就是身体出家心也出家,这是最好的。 还有一种是身出家心没有出家...一者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施佛及僧,往生阿弥陀佛国。 二者正念以甘妙良药,施一病比丘,及一切众生,...
一、欢喜益: 你如果对咒语的认知,说这个咒语都是佛菩萨的圣号、鬼王的名字,那些众生一听到鬼王的名字心生惊怖,...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 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大家要注意── 他说:十习因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的,但是站...
何以故,诸佛具足万德庄严,诸菩萨六波罗蜜以度无量众生。不管任一佛菩萨名都是功德无量,或阿弥陀佛,或药师佛,或...
破我执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空性、心性也是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我们为什么对空性和心性这两部分很...
一箧四蛇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增一减 | 下篇:一虑 |
亦名:受日重受 子题:事缘如法无问多少一切通开受日重受、安居须出界外一切听受七日、安居更请七日出界宿、不及即...
眼识助伴
界外理教
堂嚫
身清净
五官王
庵
六时忏
虚心合掌
修梵行者
平安
钟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一念自私的心,就偏离了道

身虽不出家,但心要出家
十种往生法门

持咒的四种功德利益
去掉傲慢和嗔恚才能成正果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念一句佛菩萨名号,功德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