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四门之一。诸教各有四门。可入于涅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蕴不摄无为】 p1453 集论一卷十二页云:何等法界,蕴不摄耶?谓法界中诸无为法。 二解 俱舍论一卷十七页云:何故...(术语)又谓之不动九彻。不动明王之利剑,周围有九个火焰。表九彻也。九彻者,显三界九地惑障尽灭,成十地满足之佛...指声闻之人于见道以前之中忍位,次第减所缘之观境与能缘之行相,而观四谛之理。小乘修道阶位上,忍位共分上、中、下...【善友性】 p1138 瑜伽二十五卷一页云: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如有一安住...(杂语)又曰婆梨耶,婆廋,译曰妇。起世经十注曰:梵语婆梨耶,隋言妇也。梵Bhāryā。...(譬喻)生死海之此岸也。涅槃为生死海之彼岸。增一阿含经三十九曰:梵志不明晓,犹涉生死岸。...【多名身】 p0622 大毗婆沙论十四卷十五页云:云何多名身?答:谓多名--号异--语增--语想等--想假--...(经名)二卷,西晋竺法护译。须真天子发三十三问。佛一一答之。须真又以三十二事问文殊,文殊一一答之。乃至有须真...【修定能证殊胜智见】 p0905 法蕴足论七卷四页云:云何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殊胜智见?谓有苾刍、于光...(仪式)法会之式目也。阏伽等六种供具奉献三宝之文,谓之六种,以后所修功德回向自他一切之文,谓之回向,即合六种...时间和空间之谓,说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指出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间叫做间。所谓世...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印光大师校印版本)...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由贪嗔痴来 菩萨念及过去世在漫长的生死流转过程中,由于以贪...
(第一讲) 今天学人跟大家共同学习的主题是佛教的《忏悔法门》。在讲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简单说明为什么要修习忏...也许流年不利,天灾人祸,村民们浮躁不安,闷闷不乐。 村长召唤来一位精壮的小伙子,吩咐道:听说终南山一带出产一种...
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好,我们看下一段。那么到这里,我们整个唯识的总说都已经说明了,我们接...
一个人想了生死,想把功夫用上,第一,先培福,先做苦行,那福报培起来。第二,要用恶劣的境界来磨练自己。 虚老说...中国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经》。《易经》的根本思想,它提出一个重要的论点说:「祸福相依」,就是人生有它福乐的一面...
人生的话就是要有个好心情。你有个好的心情,一切负面的东西就给你转化成正能量了。那一个人要活得幸福,活得自在,...
问: 请问师父如何将男女的小爱、贪爱与成佛路上修行的大爱圆融?要放弃这男女间的情爱吗?如果不放弃这份小爱,又...
非有非空门
【佛学大辞典】
上篇:非有非空 | 下篇:非有非无句 |
【八忍八智】 此指于‘见道’审观四谛,而生无漏之忍、智,各有八种。亦即见道之十六心。此又作八忍八观。所谓八忍...
蕴不摄无为
九彻
减缘减行
善友性
婆哩野
生死岸
多名身
须真天子经
修定能证殊胜智见
六种回向
世间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业障是怎么来的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
心中的快乐藤

【推荐】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虚云老和尚拒绝女色诱惑的故事
净界法师:让罪业有释放的管道

人生就是要有个好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