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又曰执一语言部。梵名猗柯毗毗与婆诃利柯Ekavyavahārika,又Ekabyohara,或作鞞婆诃罗。小乘二十部之一。为佛灭二百年顷,由大众部中分裂之一派。从大众部现在有体过未无体之说而出。立一切法无有实体但有假名之说。故有此名。异部宗轮论,谓此部之说,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名。名即说也。意谓诸法为唯一之假名。无体可得。即乖于本旨。所以分别名一说部。从所立为名也。慈恩及贤首分小乘二十部为六宗,名此部为诸法但名宗。判为分通大乘。文殊问经卷下注执一语言曰:“所执与僧祇同,故言一也。”虽然,非也。何则,若其所执,与大众部(僧祇)之本旨相同,则无立别部之必要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Saṁjā,译曰想。五蕴之一。见俱舍光记五。...授受戒法之后,受者体中,得到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谓之戒体,此戒体虽属色法,但外表无相,故又名无表色。...【离系见】 p1425 瑜伽六十八卷三页云:若于灭谛,观灭静妙离;名离系见。由彼灭谛,一切烦恼及依、离系所显故。...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又问:‘称于佛、法,不称僧者,乃至互少得成归不?’答:‘不成受也。’‘若尔,五分何为有...(杂名)Veśa,又曰鞞舍。天竺四姓之一。译曰商。...生死之苦果流转不息,回转如轮,故称为苦轮。如胜天王般若经卷一,即以“苦轮不息”喻指众生由贪爱之故,遂于六道中...(术语)Ravana,贪欲之一种也。大乘义章二曰:心贪其利,口悦人意,名罗被那。...系天台宗为证明所立之化法四教,而引证诸经论时所用之名目。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向为古来诸师所通用,而...凡九卷。日僧住信著于正嘉元年(1257)。全书分为印度、中国、日本等三部分,类聚有关佛教之种种因缘事迹而成,共收...全一卷。略作福田经、诸福田经。西晋法立、法炬合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记述帝释问良田,佛遂说示五净德、七法,...又作得度。道,指三乘各断惑证理之智慧;得道,即三乘行戒、定、慧而证得道果。亦即得无漏之圣道,或菩萨之无生法忍...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后不久,一天,有一位年轻的比丘请问佛陀道: 佛陀!像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五百人出家,她...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圣众体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萨。关于观音菩萨的身世,在佛经中多有记述。 印度佛典所载的观音有好几种...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
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切力量。能忍之人就是大丈夫。 这个忍分为两种:一种是众生忍...
在大乘佛法的内涵当中,讲到宇宙间有两种力量是特别的殊胜广大:一个是我们内在心灵的力量,一个是外在佛陀的力量。...
这以下我们就从这个地方去追究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征问原由。 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 那么这...第一苦:生 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
佛像能引发人的善根。当时有个婆罗门女在瞻仰顶礼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尊容的时候,内心生起了极大的恭敬和信仰之心。这...
一说部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宁 | 下篇:一障者 |
【无自性】 指一切有为法无实在之自体。又作无本性、无性。谓诸法皆因缘所生,故无自性。凡山河大地皆由四大假合而...
僧若
戒体
离系见
三归成受与否
毗舍
苦轮
罗被那
四教证据
私聚百因缘集
诸德福田经
得道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百喻经
佛陀谈对待色欲的态度

佛经中关于观音菩萨身世的记述

【推荐】清明节佛弟子应该怎么做

魔军的这十支队伍

感应道交的先决条件

【推荐】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
人生七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