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常住不变之相也。一切世间之法无有定相者。唯是涅槃之相也。【又】(术语)入定之相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禅林用语。乃“高处高平”之相对语。出自唐代禅师沩山灵祐与仰山慧寂师徒二人相对问答之机缘语句,为表示诸法平等之...一、令住于菩提心之善知识, 二、令生善根之善知识, 三、令行诸波罗蜜之善知识, 四、令解脱一切法之...【弟子德圆满】 p0707 瑜伽九十二卷二十一页云:云何二相、应知弟子、其德圆满?谓于如来无量法教,能了知已;...(1717~1790)朝鲜禅僧。密阳(庆尚南道)人,俗姓朴。号默庵。字耳食。十四岁住于澄光寺(全罗南道乐安郡),十八...涅槃之异名。涅槃为空寂之极处,故称空际。又作实际。所谓空寂,乃远离诸法相不生不灭之寂静状态。楞伽经卷三(大一...【七转第八互为因果】 唯识家显七转识(眼识乃至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相互为因果。即七转识与第八识,于能...(术语)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论四十七曰:观顶三昧者。入此三昧中。能遍见诸三昧。如住山顶悉见众物。...禅林用语。原指所行之道路;转指行履、行业、行状等。又“足下云生”一语,谓随心所欲,从足下生云,乘云飞行,海阔...(术语)七有之一。地狱有之异名。不可犹言不是,地狱之果不是,故名。有者果报之总名也。...梵名 Su-dar?ana。为善财童子所参五十五善知识之一。又作善见比丘。住于救度国。[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九] p4890...(术语)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也。又略名共比。三比量之一。即宗因喻,或唯宗,用立敌共许之法之论法也。此亦有共自...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一、大乘佛法核心智慧与慈悲 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地方,是明清以来一座皇家寺院,取名叫万寿寺,就是希望福寿康宁,...俗话说瞎子点灯白费蜡。有人却不这样认为,盲人点灯,自己虽然看不到,却能点亮周围,让其他好眼睛的人能看到,盲人...位老人坐在路边,走来一个年轻人,他问老人说:老头,这里的人们怎样,我想搬到这里来住。老人没有抬头,只是问他:...
我们要想出苦,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心上迷惑了,贪著、攀缘、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在今天我们呼唤...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密宗教法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爱因斯坦说:吃素可以让智慧不被蒙蔽。 富兰克林说:素食饮食会有更聪明、更清晰的头脑和快速的理解。 在中国,高考...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
定相
【佛学大辞典】
上篇:定者 | 下篇:定根 |
【解释】 p1234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页云:解释者:谓能显示彼自性故。...
低处低平
十种善知识
弟子德圆满
最讷
空际
七转第八互为因果
观顶三昧
足下
不可有
善现比丘
共比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心态着决定我们的生活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

德盛者其心和平,德薄者其心刻傲
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素食提升智商,高考中榜抚慰天下父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