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日本传教大师定一家之学生式。其中置止观遮那两业。年度二人,受大戒后,使专修此两业,十二年不得出山门。止观业者,年年每日以法华经,金光明经,仁王经,守护经诸大乘经之护国众经,使之长转长讲。遮那业者,岁岁每日以遮那经,孔雀王经,不空罥索经,佛顶经诸真言等之护国真言使之长念。又止观业使具修四种三昧,遮那业使修习三部念诵(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十六特胜之一。于数息观,觉照出息分明也。...禅定之名。六祖坛经说: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书名)般若流支译,楞伽经唯识论之异名。...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携手在道,或遮他男女。居士讥言无有正法,如王大臣豪贵长者。比丘举过,佛因...(一)学人田与无学人田。(一)学人田,乃小乘见道以后,修学圣道之圣者。此依圣位之差别而有十八种人,称为十八有学。...(譬喻)大法能使人渡生死之大河,譬如桥也。长阿含经二曰:佛为海船师,法桥渡河津。大乘道之举,一切渡天人。华严...(术语)瑜伽译言相应,与所观实相相应之义也。虽总通于显密之观法,而别以名真言两部之大法,两部之中特以名胎藏界...谓水界有二种。一内。二外。云何内水界?谓此身内所有各别湿性湿类有执有受。此复云何?谓诸泪汗。乃至小便。复有所...系佛三身或四身之一。又作化身,亦称变易身。即法、报、应三身中之应身,为应身之分身化佛,系依应身所化现之佛形。...【傲】 p1254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于诸尊重、及以福田,心不谦敬;说名为傲。...亦名:盗戒制意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言制意者,资财形命之本,非此不济。人情保重,恋着处深。然出家之士,理须...(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弘化社32分本)...普门品(日诵式版本)...问: 经常有一些出家师父到居士家里一住就是几天,以看病、看事为由化缘,吸引很多居士去看病,看事,而且他们还给...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问: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心平法师答: 谈起抱怨,我就会联想起中医《黄帝内经》里面所讲的怒伤肝、喜伤心、忧...问: 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出家师父都没有持戒的了,师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大安法师答:...
我们一生都是为了身见,为了享乐为了这些东西,一生为他人做嫁衣裳,忙忙碌碌,举心动念、行为造作都是在造恶业。等...在我的人生过程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有关卡和阻碍,而且阻碍都很大。但我早已习惯了,所以心理上就有所准备;一旦有心...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恳恳地求那是真正的诚恳,母子连心嘛,...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为了说明宗旨,不得不用了文字这一方便法门,就如渡船,是为了上彼岸,就如钓钩,是为了捕到鱼。...
两业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两展三礼 | 下篇:四业 |
根与境二者必须直接而无间隔的接触,才能产生知觉,称为合中知。为“离中知”之对称。五根中,鼻、舌、身三根唯取所...
知息出
一相三昧
唯识无境界论
携手道行戒缘起
二福田
法桥
上乘瑜伽
水界
变化身
傲
大盗戒制意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出家师父到居士家住并化缘是否如法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大安法师:念佛就不需要持戒吗

愿罪业悉消灭
圣严法师:关卡和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