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此为日本密教之派别。吾国密教式微,故特详着之。日本弘法于东寺弘通之密教,谓之东密,日本慈觉于天台山,智证于园城寺弘传之密教,谓之台密,二密不同者,东密以大日为本位,台密以释迦为本位也。故东密以大日与释迦为别体,台密以大日与释迦为同体。又台密于密教,分理秘密教与事理俱密教,理秘密教为总说真如法性之妙理者,法华华严楞伽仁王等之一乘教,悉为真言教。此以大日经疏解真言以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语,且疏中往往援引法华华严等诸大乘之说,证其与大日经所说,一其理趣故也。是为成立理秘密之屈强口实。故于两经中置重大日经,于两部中置重胎藏界,对于金胎次第而定胎金次第。故在台密,法华圆教与两部真言于理无轩轾。所异者唯在三密之事相说与不说耳。较诸东密贬法华置于第八住心即华严之下位,其差实为天渊。又如东台所立之神道,东密之两部神道,以大日金轮为本尊,台密之一实神道,以释迦金轮为主尊。即其名称,东密取于密经而称为两部,台密取于法华而谓为一实。又台密于两部之外立两部不二之苏悉地法而为三部,是亦东密之所不许也。其他两部之血脉,东密以一通之血脉,通用于两部,台密之血脉则两部各别而立。又在修法,东密以爱染法为至极之大法,而台密则以炽盛光法为至极。如此种种,不遑枚举。要之东密固执释迦大日显密不同,故台密斥之为昧于一实之理,台密主张释迦大日同一理密,故东密斥之为未脱显网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身受心法各有三种】 p0679 显扬十九卷十七页云:论曰:当知身等各有三种差别。身三种者:或有身分、自性不净...【因缘】 为因与缘的并称,唯识宗所立四缘之一。因、为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依此...(譬喻)三界六道之生死,为载人运转之车轮,故曰生死轮。智度论五曰:生死轮载人,诸烦恼浩业。大力自在转,无人能...龙树的译名之一,龙树的译名共有三个,即龙树、龙胜、龙猛。...(术语)真如法性为诸际极,故曰实际。又极真如之实理,至于其穷极,谓之实际。最胜王经一曰:实际之性,无有戏论。...亦名:白僧行法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即因僧集,白僧令知。应教云:‘大德僧听。某甲比丘犯故漏失僧残罪余罪加之...北宋入竺僧。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据景祐新修法宝录卷十六至十八载,师于天禧元年(1017)十月、天圣元年(1023)正...云何静虑波罗蜜多相?谓诸菩萨安住菩萨法性菩提心为依止,以悲导心起一切种身语意业自在用时,所有一切心恒安住。...能修善根之根机有定、散二种。(一)定机,谓能修止息妄念等定善之根机。(二)散机,谓能修三福等散善之根机。[愚秃钞...【薄拘罗】 文句:此翻善容,色貌端正故。准贤愚经:应翻重姓。中阿含:异学又问:汝于八十年起欲想否?答:不...(人名)字法藏。俗姓杜氏。云中人。唐末时人也。住五台山金河寺。着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一卷。其门人序之云:博学则...维摩诘所说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慈悲心或是用智慧来处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用斗争、强权、愤怒,只能够让人家一时间有...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念佛的修行者,我们不管是平常的消除灾障,或...
我们知道有一个观世音菩萨像,画的叫马郎妇,这个画像有很多人也都见过。她是一个很庄严的妇女,手里拎着一个篮子,...
下面讲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它渊源于我现在所住的赵县柏林禅寺。唐朝末年,有一位大禅师在我们寺院住,通常人们称...
胜鬘夫人,出自佛教经典《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此经与《维摩经》同样,是大乘佛教中以在家居士为主的经典...
佛教导说: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和周围环境、世界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是苦的。 要怎样离苦、怎样得乐...
我们今天大概从早上五点多钟有几位菩萨就在那里练习。我请他们练习只有练一个阿字就好了。昨天我们在打佛一,没有很...持戒是佛教也是一切宗教给予我们的重大启迪。佛陀为什么要制戒?由于我们有烦恼,因此我们本具佛的功德,但显发不出...
东台二密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东司 | 下篇:东弗于逮 |
后生,指来生。明了来生迷悟升沉之境界乃人生最重大之事,故称一大事后生。 p3...
身受心法各有三种
因缘
生死轮
龙猛
实际
忏僧残波利婆沙在众白僧法
怀问
静虑波罗蜜多相
二种善机
薄拘罗
道殿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圣严法师: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推荐】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马郎观音的传说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

胜鬘夫人的故事

这样去观想才能减少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