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七方便之第二。身为不净,受为苦。心为无常,法为无我,各别观身受心法之四者,而破净乐我常之四颠倒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六种相违】 p0298 瑜伽三十八卷九页云:当知相违、略有六种。一、语言相违。谓有一类,或诸沙门,或婆罗门,所造...(术语)二种生死之一,为轮回六道凡身之生死也。轮回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大...梵语 duhkha-satya,巴利语 dukkha-sacca。四谛之一。又称苦圣谛(梵 duhkhārya-satya)。指圣者如实审察三界有漏...【净初静虑不断烦恼】 p1004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二卷三页云:净初静虑、断何系结?答:无。乃至净非想非非想处、断...即不行具支灌顶之一切作法,而仅传授印契真言之灌顶。系特别针对机性较优之弟子而行者。或相当于印法灌顶,或以心灌...意为命天,即长命之天。此天为帝释天左右之侍卫。西域诸国风俗,皆事长命天神,子生三岁,即谒此天之庙,以求长命百...【色取蕴】 p0567 大毗婆沙论七十五卷一页云:问:色取蕴云何?答:若色,有漏有取;彼色在过去未来现在,或起...(名数)一贪结,贪着生死法之烦恼。二恚结,忿怒违情事之烦恼。三慢结,恃己凌他之烦恼。四嫉结,妒他盛荣之烦恼。...(堂塔)Avaraśaila,译曰西山。在南印度,驮那羯砾迦国之伽蓝名。见西域记十。...(天名)玄应音义曰:尸仛,又作诧譇二形,同敕,敕嫁反,乾闼婆名也。...(术语)异于我道之学问。毁斥之称。涅槃经一曰:摧伏异学坏正法者。散善义曰:异见异学。...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佛说弥勒下生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
川中每出异人,有刘某者,皈依宝一法师,宝一庵中有湖南二女居士。刘为伪撰自知录石印若干送人,专门以大菩萨所得不...
现代有许多人不读经典,把《周易》当作所谓算命的书,实在是非常悲哀的事情,不知道《周易》是古代先民对大自然运行...
念佛一法可以渗透到我们的行、住、坐、卧里面,你走路不用脑筋的时候,你一步一句佛号;你等车,也可以念佛,坐在车...
参禅人,不信参禅之人开悟,不信自有佛心,更不信心是谁个。自疑曰:若我有心,究在身外,还是身内,还是身中?若有...
观世音菩萨,现今极乐世界一生即可续补佛位的大菩萨。但在《大悲经》中,释迦牟尼佛告诉大众:此观世音菩萨,于过去...
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里拿着一根草茎在地上摆动着。丹尼尔好奇地俯下身子,抚摸着小...
俗夫之人,看事看物,系含意识意色情感。而菩萨之伟大,无意识界,唯慈悲心。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自是...
时至今日,社会各种问题不断的发生,由于很多人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迷失,故而动辄产生「轻生」的念头,「自杀」已成...
别相念处
【佛学大辞典】
上篇:别理随缘 | 下篇:别众 |
(经名)Mahāvaipulyabuddha-gaṇḍavyūha-sūtra,译曰大方广觉者杂华严饰经。即华严经之具名也。华严玄谈九曰:...
六种相违
分段生死
苦谛
净初静虑不断烦恼
密印灌顶
耆婆天
色取蕴
五结
阿伐罗势罗
尸仛
异学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只教用功法,莫炫己境界

谦虚不但可以避祸,也是求福的基础

念佛不妨碍我们日常的工作

觅心了不可得

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行善的最高境界

念念着相执情,故念念起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