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无明违一法界之理而隔能所曰别见。真言宗所言无始之间隔是也。别教之菩萨入初地始断其一分。四教仪集注下曰:“初地断无明别见,发真中道,故云见道。(中略)两教三乘,别教地前,未见中道,未断别见,皆名邪见人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六想身】 p0297 集论一卷四页云:云何建立想蕴?谓六想身。眼触所生想,耳触所生想,鼻触所生想,舌触所生想,身...济宗八棒之一。临济禅以棒喝为接化学人之要法,其中,师家为打破修行僧之愚痴迷妄,乃痛下其棒,称为苦责愚痴棒。 ...【欲定其心不求教授戒】 p0990 瑜伽四十一卷十一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为令心住,欲定其心,心怀嫌恨...梵名 Brisa。音译毗梨沙。十二宫之一。又作牛密宫、金牛宫、牛宫。相当于黄道太阳四月之位置。于密教胎藏现图曼荼罗...因守戒不严而犯过之谓。戒如堤防,可防过止恶,故谓不守戒为缺;因不守戒而过失漏于外称为漏。[法华经卷一方便品]...【色蕴】 p0565 如五蕴中说。 二解 五蕴论一页云: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色。 三解 广...(杂语)Puruṣāya,补卢沙(即言丈夫之语)之第四啭,即所为声也。...(经名)因异学沙门阿夷那弟子来为诸比丘说法非法,义非义等之差别。摄于中阿含经四十九。...(术语)已者已往,今者现今,当者当来,即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也。法华玄义释签二下有曰:已今当之妙,于玆固迷。是...(术语)六因之一,谓善恶之二业也。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而苦乐之二果非善非恶而为无记法,是曰异熟。其异熟之...亦名:衣作净、点净 子题:作净大齐四指小如豌豆、豌豆、一切衣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多论,除靴履,一切并点净。...普贤行愿品...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饮食于人,关系甚大。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故曰食为民天。然天地既为人生种种谷,种种菜,种种果。养人之物,亦良多...一,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厚备葬具而已。须臾,死者皆醒,无恙。洞宾视家人死而不动声色...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心中的妄想;一个是涅槃功德的根本,就是我们真实的心性...
前言 我们学习佛法,目的在解脱烦恼的束缚,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然而解脱之前必须做一些准备,就是指要打好道前基...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皆有佛门...
根机利一点的人,用功起来,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证,当体本真,无欠无余,清净光明,不从他得,皆自本有。惟在你们不...在警卫森严、阴风凄凄的阎王殿上,阎罗王威武地高坐在大椅上,两旁的鬼卒,青面獠牙,手持刀剑戟叉,等待着执行他们...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偈子:鸟来入瓶中,以縠掩瓶口,縠穿鸟飞去,识神随业走。这个偈子用比喻的方式形象表达了神识...
别见
【佛学大辞典】
上篇:别向圆修 | 下篇:别念佛 |
(寺名)Mahābodhisamghārāma,译曰大觉寺。在摩竭陀国菩提树园之北门外。锡兰王所建。西域记八曰:菩提树北门外...
六想身
苦责愚痴棒
欲定其心不求教授戒
密牛宫
缺漏
色蕴
补卢沙耶
阿夷那经
已今当
异熟因
着新衣戒衣作净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味精能挽劫运说
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试

人生要经营的是你的「内心」

【推荐】解脱的四要

在家居士怎样正确称呼出家人

一切障不离心,了心的一法
人生三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