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详云路伽惫Iokavit,译曰世间解。如来十号之一。见玄应音义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又曰五种不还,五种般。那含者阿那含之略,译言不还。般者般涅槃之略,入涅槃之义也。...【一味蕴】 指无始以来,有一味延续的细微意识,乃形成轮回的主体。这是小乘经量部所立。经量部主张此细意识自无始...(术语)慈(Maitrī)悲(Karuṇā)喜(Muditā)舍(Upekṣā)之四无量心也。从所缘之境,而谓为无量,从能起之...从是已后依止尸罗。释佛经中护身等义。云何名为防护身语?由彼正解所摄持故。云何身语具足圆满?终不毁犯所毁犯故。...【三种同分】 p0180 大毗婆沙论十二卷八页云:同分有三种。谓加行同分,所缘同分,随顺同分。加行同分者:如有先诵...(一)大力之男子。(二) 大力之一族,即末罗族,住拘尸那揭罗城。即佛世时印度十六大国之末罗国,佛涅槃时,由其族台...(杂语)Laksa,又曰洛叉、洛沙。数量名,十万也。如意轮陀罗尼经曰:一洛叉。唐云十万数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洛...【独觉地】 p1383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七页云:云何独觉地?当知此地,有五种相。一者、种姓,二者、道,三者、习,四...(术语)在显教谓能知诸经之深义者曰知法,在密教谓能知秘密之事相者曰知法。涅槃经十五曰:了知十二部经,名为知法...(植物)果名。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婆柁梨,是西方一类小枣者也。...(术语)一心观梵释诸天之净身名为净眼三昧。大日经疏曰:于梵释诸尊解脱身一心不乱,名彼天净眼三昧。...大悲咒修持仪轨...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准提咒持诵仪轨...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般人大多是为了自己而活,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发展自己的抱负,追求自己的理想...
蕅益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佛一门。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之种种三昧...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念是修行法门。我们有点执着,因为如少水鱼,当生开悟不是很...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是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还是默念,一定要在心里念得清清楚楚...
摩耶经云:释迦牟尼佛般涅槃时,居于忉利天的摩耶夫人现出五种衰变之相:一者,头上所戴花冠枯萎。二者,腋下出汗。...
很多念佛人对于净土理念是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行之维艰,他知道,但是做不到,落实不到行为当中去。他一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众所周知:吾人须坚守『五戒』,方能来世保持人身;须造作『十善业』,方能来世生天道;须造作『十善业』并修行『禅...
伽惫
【佛学大辞典】
上篇:伽傍簸帝 | 下篇:伽蓝 |
即密教胎藏界现图曼荼罗外院北边之百药、爱财、多罗、贤钩、百、满者、阿湿毗等七天,相当于二十八宿中之虚、危、...
五种那含
一味蕴
四等
依止尸罗
三种同分
力士
落叉
独觉地
知法
颰柁梨
净眼三昧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圣严法师《对自己的良心及奉献负责》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佛临涅槃 母子相见

二六时中都不要忘记这句佛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