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四卷,秦罗什译。说三念之法及净戒净法等,属于戒律部。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七财、七德财、七法财。谓成就佛道之七种圣法。即信、戒、惭、愧、闻、施、慧等七者。以其所持之法能资助成佛,...(物名)入香之器。敕修清规念诵曰:烧香侍者捧香合。...(术语)五逆罪之一。此有二种:一破法轮僧,如提婆达多立五种之邪法,与佛之法轮对立,以分离听闻佛之法轮之僧众也...(譬喻)喻比丘之持戒坚固者。遗教经曰: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如着铠入阵。...(神名)二十八部众之一。又略曰金毗罗陀,或曰金毗罗王。为千手观音之眷属,拥护行者之善神也。千手千眼观世音陀罗...即指路边系缚驴之木棒。禅家转喻学人虽领得一句一棒之玄机,然若执著于一语一句,则反受其拘束系缚,欠缺活用之机法...位于湖南长沙善化县西约三十五公里处,洞庭湖之南。杨岐派之祖方会禅师晚年尝住此,志元(圆净禅师)、志罕、证觉景...禅宗公案名。本则公案系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就“法身”一义,与某僧所作之机缘语句。碧岩录第四十七则(大四八·...谓信爱欲乐。即信乐世间、出世间善法之意,属无染污之爱。俱舍论卷四谓,爱乃爱乐,其体即是信。成唯识论卷六谓,信...(术语)禅林之目。举古则中虽有古人语,而我复别下一转语谓之别语。见于诸录。...十个诸法事事无碍的原因。 一、唯心所现故,即一切诸法都是如来藏心缘起变现出来的; 二、法无定性故,即诸...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平时我们常常有一种自卑感,觉得:我自己造作、举心动念都很染浊,身口意三业也免不了损人利己,造作了一些恶业。所...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说身心浮动的人好比滚动的石头,滚动的石头无法长出苔藓,从而也很难成为坚固不移的磐石。 ...问: 印祖多次提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临终正念的问题。弟子虽明白决定往生的条件全在深信切愿,...
经忏佛事是本末颠倒 凡是发扬佛德,在佛前举行之仪式统称为佛事。心若至诚,法法皆灵。所以说佛事是要自己亲自参与...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们先看第一段: 一、总说。 学唯心识观...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 世事起落无常,变化多端,就像闹市飞扬的尘埃,...
阿弥陀佛这十二光如来的这种功德我们要常常思惟。当我们某种烦恼现前的时候,你就思惟这十二光如来的一种功德,马上...
蕅益大师开示我们,学道之人要真实具足刚骨。什么是刚骨?用蕅益大师的原话来讲就是,我们的道心不被情欲牵,不被熟...
佛藏经
【佛学大辞典】
上篇:佛藏 | 下篇:佛医经 |
梵名 Vīrasena,巴利名同。鞞罗羡那之略称。意译为勇军。据出家功德经载,鞞罗羡闻佛之预言而知将于七日后死,彼六...
七圣财
香合
破僧
着铠入阵
金毗罗陀迦毗罗
系驴橛
云盖山
云门六不收
爱乐
别语
玄门无碍十因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杂譬喻经

业障深重有资格往生吗

越急于求成,越难以成功
临终正念是往生的决定因素吗

净宗道场能否做佛事

【推荐】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内心的影像
憨山大师醒世歌

思惟十二光如来的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