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华严所立。说一切众生悉可成佛之道之教法,谓之佛乘。此法不分二乘三乘等,说唯一成佛之法,故又云一乘。华严法华所说之圆教是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又曰:“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三藏法数三十二曰:“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到涅槃彼岸,故名佛乘。”法华玄义一曰:“大法东渐僧史所载,谁有几人不曾听讲,自解佛乘者乎?”同释签一曰:“佛乘者即是今典,永异余教。不同三五七九等乘,仍开会之使归于一极,故言佛乘。”【又】三乘之一。三乘中之菩萨乘,对于声闻独觉之二乘而云佛乘。以菩萨乘,为成佛之法故也。法华经譬喻品曰:“当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中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三论宗吉藏评判二谛说之用语。案瓜于水中,手举则瓜现出其体,以之比喻世谛;手案瓜则没其体,以之比喻“假体即空”...(名数)法华经所说五种法师之行。【又】观经散善义所说五种之正行。...即最极微细之无明。就生起之次第而言,称为无始无明、根本无明、元品无明等;就伏断之次第而言,则称为最后品无明。...【怖行相应智】 p0829 显扬十五卷二十一页云:五、怖行相应智。谓圣弟子智。怖畏流转大苦恼故。...凡言三学者,皆首戒次定后慧。本编为文,独叙慧于先而戒于后,岂非倒例?虽然,首戒而末慧者,从行立义。先慧而后戒...【于怨害有情所修摄受想】 p0754 瑜伽四十二卷八页云: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摄受想?谓诸菩萨、应如是学...(一)黑[虫*兀],含有剧毒之蛇。以黑[虫*兀]怀有宝珠,毫无用处;喻指修行者对佛法虽有所解而不能用,或用而不当,犹...(1566~1636)明代临济宗僧。槜李嘉善(浙江嘉兴县)人,俗姓周。字闻谷。别号掌石。十三岁,于杭州开元寺出家,曾...【不自知】 p0318 集异门论十七卷三页云:不自知者:谓不了知自德多少。谓自所有若信若戒若闻若舍若慧,若教若证若...五明之一,即现代的工艺学。...(名种)三种之因与三种之果也。一、异熟因异熟果,言今世所作善恶之因,于来世生果也。二、福因福果,言以布施持戒...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是安乐的,但是如何能够安乐而住呢?可能会有两种态度: 一种是我对生活不满意,希望别人能...
生苦我们都忘记了。虽然我们在娘胎里那个苦啊,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了,是非常苦的,所以佛菩萨比喻为胎狱。像一个地...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
冬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森林中有十几只刺猬冻得直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但却因为忍受不了...
《阿弥陀经》说: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叫多福德?不是说我们自己修行就能修到多福德,多福德是你能够...
齿木也称为杨枝,磨齿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僧物之一,功能类似于现代的牙刷。 在古代,当比丘口臭时,佛...
在《孔子家语》上也有这样一个典故。有一天,鲁国的国君向孔子请教,他说:我听说向东扩展房屋是不吉祥的事情,有没...
整个净土成败的关键,就是在发愿。我们心中都有很多的愿望,这些愿望对你的生命会产生引导的力量,所以你不能只知道...
佛乘
【佛学大辞典】
上篇:佛祖统纪 | 下篇:佛乘戒 |
(术语)涅槃经六明信解大乘经之人,宿福深广,由于熙连河沙及八恒河沙之诸佛所发心修行。谓之九河供佛,又云九河发...
案瓜二谛
五种行
最后品无明
怖行相应智
戒
于怨害有情所修摄受想
黑怀珠
广印
不自知
工巧明
三因三果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四个次第引导你离苦得乐

前世一念之迷与净土失之交臂

恭敬赞叹地藏菩萨,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

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比丘十八种僧物之齿木

天下有五种不祥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