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梵语羼提Kṣānti,译曰忍辱,忍受诸侮辱恼害而无恚恨也,六波罗蜜之一。法界次第下之上曰:“羼提,秦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维摩经佛国品曰:“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注“肇曰:忍辱和颜,故系以容相,而岂直形报而已。”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我国近代佛学院之一。民国十一年(1922)太虚大师创办于武昌,自任院长,梁启超为首任董事长。第一届为专修科性质,...亦名:不立大小便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起过。居士见嫌,言此沙门无有正法,立大小便,如牛...(异类)又作迦吒布单那Katabhūtana,又Kaṭapūtana,译曰奇臭鬼。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羯吒布怛那,旧言竭吒富呾那...五种声闻之一。本习大乘,积劫修行,后遇恶缘,疲厌生死,退转大乘,而取小果者,称为退大声闻。相当于法华论卷下所...(术语)贤首所立十宗之一。相为所缘之境,想为能缘之心,谓绝离心境顿显理性之宗旨也。即五教中顿教之所宗是也。五...汉武帝(140 B.C.~87 B.C.在位)为商业与军事上之目的,曾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打开东西交通路线,东西文化...(术语)又作鼻诃罗,鞞诃罗,尾贺罗Vihāra,译曰住处,寺,僧坊。玄应音义六曰:毗诃啰,此云游行处,谓僧所游履...放逸者,依止懈怠及贪瞋癡不修善法,于有漏法心不防护为体,增恶损善所依为业。...(名数)谓四波罗夷也。显密各异其戒相。...【暴流】 p1340 瑜伽八卷六页云:深难渡故,顺流漂故;名为暴流。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页云:又能令顺流而漂溺故...(一)北魏僧。生卒年不详。初随从长安鸠摩罗什学诸经论,尤擅长成实论、毗昙、涅槃经等。曾参与罗什之译经。于罗什示...金光明最胜王经...地藏十轮经...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一个修行人! 《庄子》中有一段话,大意是:...
从过去佛到现在佛,诸佛关于佛教的教义,有一个概括,大家都很熟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前面两句话,对...一个人被情伤,决定远走天涯。他来到佛前诉数苦恼,痛哭流涕,而后告诉佛,即将远离。 佛说:离开前,请回答几个问...
有些人通过杀生、欺诈等途径得到钱财,这些钱财在获得时好像很丰厚,但最终不会积累下来,很快就会以各种因缘耗尽。...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出发,明确提出不得食众生肉。认为一切生命依业受生,前世的生活...修行最初的层次是礼拜、忏悔,以求得心灵的寄托和安定。佛殿、佛像的庄严与肃穆,能令我们肃然起敬,心自然不会胡思...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 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及种种作务,...
《毗耶娑经》特别提出讨论了布施的原则和功德,也就是我们现代人常讲的要有爱心,要帮助人。那么,通过研究布施这个...
忍辱
【佛学大辞典】
上篇:忍界 | 下篇:忍辱衣 |
梵名 Bāhu?rutīya 或 Bāhulika,巴利名 Bahussutaka 或 Bāhulika。音译作波收娄多柯、婆吼输底柯。又作得多闻部...
武昌佛学院
立大小便戒缘起
迦吒富单那
退大声闻
相想俱绝宗
佛教入传路线
毗诃罗
放逸
四根本重罪
暴流
僧嵩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行善如果求回报,心就有了挂碍
佛的几个问题

学佛后如何发家致富和避免损财
佛教素食观的生态价值
圣严法师《课诵与拜佛》

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