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大乘有多世界一时出现多佛之论,在小乘则有异说。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扶苏休息之意。天台宗于所判立之五时中,谓第五之涅槃时,先随顺权机,追说华严、鹿苑、方等、般若等前四教之当分,...(人名)Pacāla,又作般沙罗,国王名,译曰五执。此王仁慈,废死刑,但缚罪人之五体,舍之于山林,因而国人称为般...缺乏慈悲心之意。指五趣中之一切有情。盖慈悲与智慧可说同为最高之德性,且佛心即以大慈悲表现之。慈与悲均以无瞋善...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我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之妙...一切我法,皆是其假。不过随情施设,妄有种种相转。而种种我法之相,不过皆依识所变现。然识虽有八种,以类别之,则...指所执持之见解有悖于正理,称为异执。如外道执着我身为实有。观无量寿佛经疏卷四(大三七·二七一中):“顺教修行...亦名:无能诵戒开说余经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一、制法次第)四分,若说戒日无能诵者,当如布萨法,行筹告白,...谓心广于世间诸事物悬系思索。反之,一念乃一思而止。摩诃止观卷一上(大四六·一下):“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初禅天之梵王,为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二禅天之梵王,为小千世界之主;三禅天之梵王,为中千世界之主;四禅天...凡二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系南山律宗开祖道宣教示门人自修及教化之道。净心,袪除心垢,令其明净...(物名)论场之大鼓也,欲论议者鸣之而集众也。三论玄义曰:提婆菩萨,震论鼓于王庭,九十六师一时云集。...僧伽吒经...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
问: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慧律法师答: 你就记得,佛法不是一直停留在过去,也不是一直在忏悔,业性本空。你跟他...
这以下我们就从这个地方去追究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征问原由。 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 那么这...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什么是修行,什么不是修行;或者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生性愚昧、驽钝,其他的弟子便请示佛陀:世尊,什么因缘使周利槃陀伽生而为人,却心性愚钝?...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烦恼少一点,智慧多一点,觉照多一点;也就是要练习怎么向内看...一个寂寞的人,虽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对于寂寞的境遇,总是容易引起哀伤的情绪。所以寂寞的境遇,总是不受一般...世间现象是相对的,有空间的,有超空间的;有生物,有非生物;有物质,有非物质;有有形体的,有没有形体的。这是相...
一佛多佛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佛世界 | 下篇:一佛净土 |
真俗二谛之意义于大小乘诸经论所说不一,古来诸师亦每另创新义,三论宗嘉祥大师吉藏对于“以真谛为空,俗谛为假”之...
苏息
般遮罗
无慈悲
华严宗
三能变识
异执
说戒无能诵者开说余经
系缘
世界主
净心诫观法
论鼓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吉祥经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

【推荐】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

让生命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周利槃陀伽愚昧的业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