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他在14岁时被智满收为沙弥,配居大云寺。神龙元年(705),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出游洛阳,继至长安。次年在长安实际寺依恒景律师受具足戒。巡游两京,究学三藏。对于律藏,造诣尤深。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学的一时名德,又是南山宗开创人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他的律学,虽师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见。唐代律学,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一时鼎足而三。其后,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的律学典籍则兼及后者两宗。在传授中又以法砺的《四分律疏》、定宾(属相部宗)的《饰宗义记》与道宣的《行事钞》三书为主,重点尤在法砺、定宾所著两书。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聘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先后五次率众东渡,但均因天时、人事不利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旋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戒;为80余僧舍旧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 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1980年2月,日中友好团体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谊,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瞻礼。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唐宝应二年(763,日本天平宝字7年)五月初六日,鉴真卒于唐招提寺。弟子思托记述其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著名文学家真人元开润色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佛教词典 >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正文
【盖粗重】 p1280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盖粗重者:谓能障碍善品方便,盛贪欲等性。...(术语)异类无碍之对,如火与火不相碍,地与地不相碍是也。...凡二卷。日僧凝然撰。又称华严宗要。系叙述华严宗之宗要。内容分为教兴意致、辨释名字、出其体性、显示行相、观行状...【先所生起诸行灭】 p0634 瑜伽八十六卷六页云:先所生起诸行灭者:谓于先世能感后有诸业烦恼之所造作,及由先...【六位蒙佛授记】 p0308 显扬八卷八页云:论曰:诸菩萨受记者:谓诸菩萨、于六种位,蒙诸如来,授无上正等菩提记。...凡六卷。又作胜鬘经宝窟。隋代吉藏(549~623)撰,约成书于开皇十八年(598)前后。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系胜鬘...(杂语)又曰昆仑奴,昆仑国之黑人也。晋道安色黑,故人呼曰昆仑子,又云漆道人。高僧传五(道安传)曰:澄讲安每覆...【无分别】 p1052 显扬十七卷五页云:复次如是所说无分别者,于何等法,说无分别耶?颂曰:于法及法空,无二种戏论...【释迦牟尼】 摭华云: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兼运,立此嘉称。发轸云:本起经翻...【能引无义】 p0894 集异门论十卷七页云:能引无义者:谓所说语,能引种种不饶益事;是名能引无义。...【三牟尼业】 p0187 杂集论八卷六页云:三牟尼业者:谓学无学所有无漏身语意业。唯诸牟尼有此业故。...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这是宇宙人生亘古不变的必然规律。所以佛告诉...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唐玄奘、义净法师等译。简称药师经、七佛药师经。药师琉璃光,药师系东方佛土教主的...1、戒杀吃素得福报 佛陀在楞伽经开示我们:食肉与杀同罪。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最大的坏习气,那就是吃肉。...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这几个名称,来和诸位研讨一些佛法。首先我要...
我今天的讲题是: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小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
造邪淫业将会堕入三恶趣中,业重者感生于近边地狱的铁柱山中,或于地狱中感受卧铁床、抱铜柱的燃烧之苦,或者转生于...
要弘法,说来不简单,也很简单。你想要弘扬观音菩萨,很简单,只要你对观音菩萨有信心,你就能弘扬。弘法的过程,文...
鉴真(687~763)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上篇:迦腻色迦(Kaniska) | 下篇:戒日王(Siladitya 约590~647) |
(物名)又作健陀,健达。译曰香。大日经疏九曰:健杜是香。...
盖粗重
同类无碍
华严法界义镜
先所生起诸行灭
六位蒙佛授记
胜鬘宝窟
昆仑子
无分别
释迦牟尼
能引无义
三牟尼业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灾难的启示与佛教的无常观

药师法门的特质
圆因法师:为什么不要吃肉

何谓五眼

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造邪淫业将会堕入三恶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