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cheng Qixinlun
佛教论书。相传古印度马鸣著。南朝梁真谛译,1卷;唐实叉难陀重译,作2卷;以真谛译本较流行。全书分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和劝修利益分五部分,主要把大乘如来藏思想和唯识说结合为一;阐明“一心”、“二门”、“三大”的佛教理论和“四信”、“五行” 的修持方法。一心,即如来藏心。万法源出于此,包摄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二门,指心真如门(清净)和心生灭门(污染)。心真如门有离言、依言两种;心生灭门分流转、还灭二门。三大,谓体大、相大、用大。“体”即本体,又名真如,于中一切法平等,不增不减;“相”即形相,又名如来藏,具有无量善性功德; “用”即功用,谓由此产生一切善因善果,为修证菩提妙觉之所由。四信,指相信根本真如和佛、法、僧三宝。五行,即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五种德行。中心思想为论证“如来藏”(真如)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和劝人信奉大乘佛教。认为如来藏有生灭心转,是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世界万有都是“如来藏”的显现,因而提出“真如缘起”说。劝导人们深信真如佛性和佛、法、僧三宝,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等,以获解脱。
后人对此论颇多存疑。隋《众经目录》卷五收入“疑惑部”,谓“《起信论》一卷,人云真谛译,勘真谛录无此论,故入疑”。近代有些学者认为此书非马鸣所撰,是中国南北朝时托名之作。但由于此书结构严整,文义通顺,解行兼重,古今学人盛行传诵,视为大乘佛教入门之书。
在中国,此论传习颇广。真谛和他弟子智恺以及隋代昙延、慧远等都各造疏记。天台宗智顗、三论宗吉藏的著述中也曾引用此论。据说玄奘从印度回国后,又将此论译成梵文传往印度。入宋以后,流传更盛,直至近世,佛教各宗无不以此论为入道的通途而加以传习。朝鲜现存有元晓、太贤、见澄的注疏多种;日本则有湛睿、圆应、亮典、即中、贯空、昙空、藤井玄珠、村上专精、望月信亨等人的章疏。(梁孝志)
佛教词典 >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正文
梵语 ni?raya。五因之一。谓地、水、火、风四大种为物生起之所依者。盖四大所造之色常追随于能造之大种,大种若转变...【八句义】 p0070 入阿毗达磨论上一页云:谓善逝宗有八句义。一、色,二、受,三、想,四、行,五、识,六、虚空,...梵名 Sitātapatrosnīsa, Sitātapatra。音译悉怛多钵怛罗。意译白伞盖、白伞、白伞盖。白伞盖者,取佛之净德覆盖...(故事)王常侍参睦洲踪禅师。一日踪问今日何故入院迟?王云:为看马打球故来迟。踪云:人打球耶?马打球耶?王云:...【笃迦】 此云栗。...Lu jing 佛教戒律书。古印度德光造。9卷,二千七百颂。无汉译本。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保存有胜友等译的藏文译本...微尘之一种,较兔毛尘小七分。能于水中通行无碍,故称为水尘。 p1492...梵名 Udraka-rāma-putra,巴利名 Uddaka-rāma-putta。乃住于王舍城附近阿兰若林中,说非想非非想定之外道仙人。又...【四相】 p0399 瑜伽三卷八页云:云何建立生、老、住、无常?谓于一切处,识相续中一切种子相续,俱行建立,由有缘...梵名 Sīvali,巴利名同。又称仁吉。音译尸利罗、尸婆罗、世跋罗、施跋罗。佛弟子之一。刹帝利种出身。其人秉性仁慈...【语表业】 p1283 成唯识论一卷十四页云:语表亦非实有声性。一剎那声、无诠表故。多念相续,便非实故。外有对色、...十小咒...(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兰(lan)帝(di) 頞(e)蓝(lan)谜(mi) 室(shi...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
由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正摄受。 由戒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不毁害。 由忍波罗蜜多故,虽遭毁害而能忍受。 由...问: 什么叫做皈依? 慧律法师答: 皈依分两个角度:一是事相皈依;二是理体皈依。 首先讲事相皈依:皈依释迦牟尼佛...
序 如来圣教,虽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就路还家,复本心性。然此诸法,皆仗自力,唯净土法门,...想为地球尽点心力吗?从少吃肉开始吧! 「吃素救地球」大家应该多少有耳闻,环保素食主义者正大力推广这项诉求,当...
嗡啊吽这三个字的功德非常大。如果总说,可以代表诸佛清净的身口意。嗡代表身,啊代表语,吽代表意。 从颜色来说,...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净土法门特别谈到出世间法的特点,就是讲真为生死。我们来修行佛法念佛,不是为了...
持戒者容易往生是远离诸染故。 持戒对于我们居士来说至少要持五戒,有六斋日重要日子持八关斋戒,进一步自己条件提...
民国时,苏州有位吴引之先生,是清朝的探花,探花是科考第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此人学问道德很好,相貌也很庄严。...
大乘起信论(Maha yana-Sraddhotpada-sastra)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上篇:大般若经(Mahaprajna-paramita-sutra) | 下篇:大方等大集经(Mahavai pul ya-mahasanni-pata-sutra) |
【共相】 为‘自相’的对称。即指共通之相,亦即指不囿限于自相,而与其他诸法有共通之义相者。若为自身所仅有之特...
依因
八句义
白伞盖佛顶
常侍看球
笃迦
律经(Vinaya-sutra)
水尘
优陀罗罗摩子
四相
仁性
语表业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咒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菩萨如何成就利他菩提心
什么是皈依

蕅益大师: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少吃肉的七个秘诀

「嗡啊吽」这三个字的功德非常大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持戒布施者易生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