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系缚人们的身心,使不得自在。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无此世他世】 p1071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八卷二页云:问:他世是不现见;说无可尔。此世,现见;何故言无?答:彼...(杂语)指凡诸佛之教化,谓之佛事。观无量寿经曰: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曰:...【极清净道离十过失】 p1200 瑜伽二十卷二十四页云:又由证得此极净道,离十过失,住圣所住。云何名为十种过失?所...(术语)真实之正因也。教行信证三本曰:证大涅槃之真因。...指密宗灌顶时加持弟子四肢五体之手印。支分,指手、足等四肢五体。大日经义释卷十(卍续三六·四一○下):“次当作...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屏听四诤戒七十七。凡公言显理,屏说随情。今徐行盗听,传于彼此;情存坏乱,过甚...(杂名)用此药,则能隐身,不触他人之目云。为印度之仙法,谓之隐形药。龙树菩萨传曰:四人相亲,莫逆于心,俱至术...为“出世间食”之对称。指资养色身之食。九食中之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等均属之。[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一、华严经疏...全一卷。又作普照禅师修心诀、修心诀。高丽僧普照知讷(1158~1210)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知讷以明心修心、顿...(杂语)探玄记八曰:依长阿含经四人应起塔:一佛,二辟支,三声闻,四轮王也。真谛三藏引十二因缘经云八人应起塔:...【远离障】 p1256 瑜伽二十五卷十二页云:云何远离障?谓食粗重,多事多业,多有所作。或乐事业;由此因缘,爱乐种...净土十疑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至於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的观念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
学佛应该从培养福报开始,如果没有福报,不仅智慧开发不了,更重要的是,障碍很多。很多人没有学佛,一切都好,学佛...昔日,在舍卫国有一富可敌国的婆罗门长者,名叫蓝达。为了彰显自己的名声,连续五年,不惜竭尽家财,以外道祈福之法...
第一杀贼: 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行灭受想定,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即五阴中的受阴...一切法由心想生。罪由心起,必将由心忏悔。只有心地清净,破除我执,才能消除业障。业障和冤亲债主都是我们不善的心...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为利养、倒说今天倒说相似佛法的,遍...
在人的一生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宽容是指人处...
问: 有一事疑惑,请求法师开示。之前听您说过随缘度日。我不明白,在世间生活中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宏...
缚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辟支迦佛陀 | 下篇:缠盖 |
【见】 思虑推求审详而决择事理,谓之见。通于正邪。《俱舍论》卷二曰:‘审虑为先决择名见。’《大乘义章》卷五曰...
无此世他世
佛事
极清净道离十过失
真因
生一切支分印
屏听四诤戒制意
翳身药
世间食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塔之层级
远离障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你们是最快乐的人

如果没有福报,修行路上障碍就会很多
佛为长者说四种施

「阿罗汉」的三层含义
如何消除业障与消业的征兆

宁肯老僧堕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

宽容是人生的最好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