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土之一。常者法身,法身永无生灭;寂者解脱,一切烦恼永寂;光者般若,照见实相的智慧。此法身、解脱、般若之三德,乃诸佛之居处,故谓“常寂光土”。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书名)三十卷,明曾凤仪撰。其自序曰:余于憨山称莫逆,自癸已造访牢山后,音问寥寥,得笔记(憨山之楞伽笔记)读...亦名:羯磨受具须立和尚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立和尚者,三语已前,未论相摄。因过须师,方制和尚。故羯磨兴者,...(名数)一出家乐,世间之人,多诸惑业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此苦也。二远离乐,为色界初禅天之乐。初禅能远离欲界之...(名数)思益经四忍法品谓菩萨有四法,出毁禁之罪:一得无生忍,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也,菩萨证忍此法,则能出...谓菩萨所具足之二十种力用。无量寿经卷下就净土菩萨之力用举有如下二十种,即:因力、缘力、意力、愿力、方便力、常...梵语 parikalpita-svabhāva。乃唯识宗所立三性之一。又称遍计所执相、分别性、分别相、妄计自性、妄分别性。略称遍...(本生)阿育王前世,为小儿时,途逢释迦佛戏以沙为麨施佛,佛预言彼来生必为国王。见阿育王传一,义楚十八。...【内分别体】 p0366 此卽所知事同分影像之异名。...差利尼迦,梵语 ksirinika。意译作研枝。为一种善出乳汁之树。[本行集经卷三十二、卷四十一] p4089...戒律中的极重罪,华译断头,喻如断头,不能再生。又译作弃,谓弃之于外。又译不共住,谓不能入僧数。又译退没,谓其...(术语)八邪之一。反于正见也。...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念暂息,细念犹存,便谓相应,错谬非小。既居凡地,未能绝虑忘...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是出在智者大师的传记里面。 它说:智者大师是在隋朝的时候出生。智者大师的父亲是一个...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口上说的一回事,跟你心里想的一回事不一样,心口不一。口头...
佛教它的终极关怀是了生脱死,圆成佛道;对世间的这些家亲眷属、功名利禄,都会从般若的层次作如梦如幻、如露如电之...
佛陀的过去世曾是一位大财主,名叫仙叹,非常富有。因为看到佛经,感到世事变化无常,荣耀与生命难保,财富并非己有...
第一、八关斋戒与三长斋月 我们有机会当七天的和尚,这在我们人生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为什么说...
识得业力,不随业转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师父和大家谈到业力) 在这个世界上啊,不论在家还是我们出家人,每个人...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
常寂光土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常寂 | 下篇:常光一丈 |
指印度小乘十八部中之经量部。以其本师鸠摩逻多尝造喻鬘论广说譬喻,世称譬喻师,其传承之部派则称譬喻部。 p6816...
楞伽经宗通
受具戒法立和尚有无
五乐
四忍
二十力
遍计所执性
以砂施佛
内分别体
差利尼迦树
波罗夷
不正见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这个世间上的罪业,是可以改变的

不可口是心非

求子女的方法

仙叹富者的布施

八关斋戒略说

如何转业力?如何忏悔消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