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究竟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指法华经之“本迹二门”开会之三义。此系天台宗对于法华经所作判释之语。乃天台大师智顗就佛陀之“教说”及“佛身”...(修法)咒新死之尸令起,以杀害所怨者之魔咒也。五分律二十六曰:诸比丘学起死人咒。佛言:不听,犯者偷兰遮。...多罗,梵名 Tārā,西藏名 Sgrol-ma(救度母之意)。又作多利菩萨、多唎菩萨、多[口*隶]菩萨。意译作眼、妙目精、...指于边地由五人传授之作法得戒。为十种得戒缘之一。又作五人得。以边国僧众数少,受戒者不能从正式仪规行三师七证等...【制止】 p0831 瑜伽六十八卷八页云:云何制止?谓佛世尊,毗奈耶中,制止一切自性罪法,违无罪法。...唐代僧。江西人,俗姓张。生卒年不详。初名行昌。又称江西志彻,为禅宗六祖慧能之法嗣。幼具任侠之志,北宗神秀之门...【离粗恶语妙行】 p1428 集异门论十卷八页云:云何离麁恶语妙行?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有断麁恶语,离麁恶语者...【正入现观】 p0504 显扬十六卷十八页云:复次齐何当言正入现观?颂曰:从是入见道,无漏正见起。永断于三结,证现...梵语 parigraha。(一)又作摄取不舍。谓阿弥陀佛摄受护念念佛之众生而不舍。据观无量寿经载,阿弥陀佛之光明遍照十方...行事钞·持犯方轨篇:“具缘成犯者,先明成犯意。业不自成,成假修造;诸缘和具,方结罪福。必片乖阻,拥结方便。故...【有为法之共相】 p0552 大毗婆沙论三十九卷三页云:问:诸有为相,于有为法,为是自相?为共相耶?设尔;何失...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此四句,名庄严地功德成就。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嶕(...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活得越久,站得越高,看得越清,你就越会意识到,世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不公平的。这也是为什么...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错误原因如下...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信佛教就是为了成佛,而成佛的好处多:一是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再不疑惑,具足智慧而万德庄严。二是真正达到不...
痛苦是人生的拐杖,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只有精神世界的弱者才会埋怨人生的坎坷,而于勇者而言,痛苦,磨难,是...
问: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
当年老子曾经预言,过度沉溺于物质刺激,人会昏迷、散乱。当今社会,各种声色娱乐和物质的刺激与诱惑,充斥在我们周...
真觉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真智 | 下篇:真堂 |
凡二十卷。日本庆恩院志晃撰。内容记述日本三井园城寺(又称寺门)之守护神,及寺之沿革,与开祖智证大师以下历代长...
开废会
起死人咒
多罗菩萨
边五得
制止
志彻
离粗恶语妙行
正入现观
摄取
具缘成犯义
有为法之共相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
如何面对不公平的世界

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人以爱欲交错,故心不见道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

品味痛苦,享受痛苦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该如何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