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众生的根机,又契合真理的经文,即佛经。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术语)果上之功德圆满也。心地观经一曰:因圆果满成正觉。...【心无厌倦】 p0353 瑜伽四十四卷十七页云:云何菩萨心无厌倦?当知菩萨,由五因缘,普于一切正加行中,心无厌倦。...【离虚诳语】 p1426 法蕴足论一卷十六页云:言虚诳者,谓事不实名虚。想等不实名诳。是名虚诳。虚诳语者:以贪瞋痴...(职位)善解戒律者之称。涅槃经三曰: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能解一字。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四曰:一...(杂语)Janmamaraṇa,译曰生死。玄应音义二十二曰:缮摩此云生,末刺諵此云死。...指贪欲、瞋恚、愚痴(又称贪瞋痴、淫怒痴、欲瞋无明)三种烦恼。又作三火、三垢。一切烦恼本通称为毒,然此三种烦恼...(杂语)说者与听者。中观论曰:真法及说者听者难得故。...【幻事喻】 p0387 瑜伽八十四卷一页云:云何诸欲,名为妄法?为显此义,说幻事喻。虽非常等;然似显现。故同彼法。...【阿波那伽低】 经音义:此云恶趣。有三恶趣,亦名三涂。言三涂者,摭华云:涂,道也。论语云:遇诸涂。按四解...华严法界观云法界三观:法界三观者,乃帝心尊者,依华严经而立也。法界即所观之境,三观即能观之观,此三种观,虽自...(一)梵语 pravrtti-vijāna。唯识宗所说转起之前七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前七识。转,转变、改转、...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
【尔时。一切诸来大众。咸见如是种种云雨。亦闻如是诸法音声。随意所乐。各见其身种种香华。宝饰。衣服之所庄严。又...
过去有一个妇人,常常很自信地说:我不会遗失任何东西。一天,妇人的儿子想要测试母亲所言是否真实,便悄悄将母亲的...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内容,恶劣的天气、越来越糟糕的交通状况、商场里拥挤的人群、银行里的长队、工作太累...
1、大道至简 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简单,简单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单...
为什么佛门不推崇算命,却有《达摩一掌经》暗传于世呢? 最近有人问起:师父,佛门不是不推崇算命吗?为什么还会有...(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无私无我的...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而恒同;乃始觉之随人用也,虽同而恒异。是故背尘合觉,便名始...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有到达目标,你就命终了,寿命有限。 所以大彻大悟之人,十个...
契经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南赡部洲 | 下篇:威德 |
(譬喻)众生之心体如海,外之境界如风,所生之八识如波浪。楞伽经一曰: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
果满
心无厌倦
离虚诳语
律师
缮摩末剌諵
三毒
说听
幻事喻
阿波那伽低
法界三观(二)
转识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地藏菩萨手里的如意宝珠有什么作用

从不遗失物品的妇人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抱怨

中国人的四大传统智慧

佛门不推崇算命,为何却有《达摩一掌经》传于世呢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

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