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在十圣位,已证无生法性,舍三界生死,受不思议变易生死身的菩萨。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杂语)又作机嫌。讥嫌者,谓他人之讥嫌也不为他人讥嫌之事,谓之护机嫌。起信论曰:当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故...(术语)生死与涅槃融和无障之悟道也。往生论注下曰:一道者,一无碍道也,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是涅槃。...【对治修】 p1291 瑜伽六十七卷二页云:云何对治修?谓于厌患对治,或断对治,或持对治,或远分对治,作意思惟,诸...(经名)说弥勒自兜率天下生阎浮成佛之事。后秦鸠摩罗什译。又竺法护译,观弥勒菩萨下生经之异名。同本异译也。本经...【无攀无住】 p1065 瑜伽十八卷六页云:云何无攀无住?所谓诸爱永尽、离欲、寂灭、涅槃、及灭尽定。所以者何?所言...(杂名)Pakṣa,译曰魔军。大日经疏九曰:魔军者,梵本正音搏吃刍。是羽翼党援之义,今依古译会意言耳。...(一)位于江西宜黄县北约二十公里处。旧称吉水、荷玉山、梅山。唐末,本寂禅师(840~901)住锡此山。本寂受法于洞山...(杂语)对于出家之称。在家而有妻子父母者。...(术语)礼拜佛之足。佛教最重之敬礼法也。...指对死者施以宗教性处理之仪式。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安葬遗体乃人类独有之行为,距今二、三万年之墓葬即为明证...【六六法门】 p0303 俱舍论十卷四页云:云何六六法门?一、六内处。二、六外处。三、六识身。四、六触身。五、六受...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对于心的真正本质,我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因为它就在那儿。通常我们会把心的真正本质想得很高深。虽然我对这方面没...佛舍利的缘起(上) 好,阿弥陀佛,各位我们现在,在这个佛牙塔的老塔基这里,那边刚才去朝拜,那个塔是新的塔,非...
今天我们《莫到老来方修道》,要讲到关于第二个大的部分,叫缘起门。为什么要说有极乐世界,为什么要让我们知道有阿...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个地主对他的佃户很好。有一次,他请了很多佃户去他家里吃饭。还免了他们的租子。佃户们纷纷表...问: 在寺院中,如果我们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包括不正见的邪师),我们能不能单独顶礼他,单独供养他?有...
上一次跟大家讲《四十二章经》,财色招苦。因为我们每个人,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我们都是从财、色。我经常说,...问: 祖国大陆的佛弟子无法与上人近距离交流,修行中遇到问题该怎么办? 慧律法师答: 在修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的...
原文: 又以愿门广大,贵在知先;观法深玄,尤应守约。知先则务生彼国,守约则惟事持名。举其名兮,兼众德而俱备;...
法性生身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法性 | 下篇:法性常乐 |
(术语)具应人天供养之威仪者。即阿罗汉之旧译。出三藏记集一曰:旧经无著果,亦应真,亦应仪,新经阿罗汉,亦言阿...
讥嫌
一无碍道
对治修
弥勒下生经
无攀无住
博吃刍
曹山
在家
佛足顶礼
丧葬仪规
六六法门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心的本质简单到无法想象
宏海法师:灵光寺舍利塔开示

为了这一大事因缘——往生西方
父母的累都是为了子女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见)之人,能不能单独顶礼供养

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
如何与慧律法师交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