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念佛之一,所谓“实相”,即指如来法身、众生佛性,因这与万法虚假的形相不同,故称实相。念实相佛,即是念十方诸佛法身,亦即念我心中本源自性之天真佛。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名数)法相宗所立。一切众生之机类,分为五性,而定成佛不成佛:一、定性声闻,有可开阿罗汉果之无漏种子者。二、...【善觉】 p1136 瑜伽八十三卷七页云:言善觉者:谓能善现等觉义故。...【有相分别】 p0547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有相分别者:谓于先所受义,诸根成就,善名言者,所起分别。 二解 ...又作命过幡。指于人临终而未终之时,挂于寺塔表刹(幢杆)上之黄幡。盖以命终之人,中阴身如小儿,罪福未定,故造作...懈怠者,谓愚癡分,依着睡眠倚卧为乐心不策励为体,障修方便善品为业。...南山三观之一,是小乘的观法,观察因缘生的一切法,其性本空。...指金刚经中六种显示人类色身为空、无常之譬喻。即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等,此六种事物皆于瞬间生起又...云何苦苦性?几是苦苦性?为何义故观苦苦性耶?谓苦受自相故,随顺苦受法自相故,是苦苦性义。苦受自相者,谓苦受即...【增上心学】 p1315 如三胜学中说。 二解 无性释一卷六页云:二、增上心学。谓依止心,正勤修学;是故说名增上心学...凡十二卷。清代张大昌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龙兴祥符戒坛寺位于浙江仁和县,创于萧梁之初(503~520),...一切烦恼,由其生起之相上说,分为二惑。 一、见惑 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之计断计常,乃...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因为佛与众生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佛是清净,而众生不清净。...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唯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用不着看话头。到后来的祖师,...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是什么人,什么样的来学《华严经》的?我们现在不说是学它道理...1、《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五处所所不应游。屠儿、淫女、酒肆 、国王、旃...我们所到的任何环境,都应看作就是我们自己。坐飞机时,飞机是我们的环境,也就是我们自己;坐车子时,车子是我们的...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往昔,佛陀游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毗沙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这五大国王以波斯匿王为首,...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艺术家、教师,晚年是一代高僧。他皈依佛门后,甘守枯寂,精研律典,广布佛法,并身体力行,...
实相念佛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实相三昧 | 下篇:实相法界 |
(譬喻)觉性圆融,周游不息,故以车轮为喻。关尹子曰:修真炼圆。性通觉轮。...
五性
善觉
有相分别
荐亡幡
懈怠
性空观
金刚经六譬
苦苦性
增上心学
龙兴祥符戒坛寺志
二惑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学佛要怎么学

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佛经中关于居士应该远离淫女(妓女)的开示
圣严法师《我与环境不一不二》

凡夫众生都有这五大难处

五欲中哪一事为最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