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成阿赖耶识,生出一切万法,故指如来藏为识藏。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书名)Atharvaveda,又作阿达婆鞞陀,阿闼波陀。四吠陀之一。阿他婆者,术,咒,咒术,或禳灾之义,即载录祭祀所...(流派)二十外道之一。说有大安荼,如鸡子,分为二段,遂生一切万物之论师也。...专以称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为主,为期七天之修持法会。修净土宗者,常集众限期念佛,或一七日,或多七日,以收克期取证...唯识家将心识之认知作用分为有相、无相、任运、寻求、伺察、染污、不染污等七种分别。据瑜伽师地论卷一所释:(一)有...(术语)Nirdhāpana,又Nirdahana,译曰焚烧。...(名数)禅寺置十务,谓之寮舍。置首领一人。管多人之营事。如主饭者名饭头,主菜者名菜头,等。然十务未一一稽其目...四律与五论之并称。为律宗之重要典籍。据日僧凝然之八宗纲要卷上载,四律,即:(一)属萨婆多部(有部)之十诵律(梵...为唐末曹洞宗之曹山本寂禅师所说之三种修行境界。又作三然灯。然灯,指然灯佛,为过去佛之一,释尊于过去世之“因位...(书名)十六卷,宋元照着。解行事钞者。本钞之著述如下:行事钞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一卷,宋则安述。行事钞诸家记...指唯一真实之理。盖一实之教法乃平等不二,能运载人至涅槃之彼岸,故谓之乘。 p76...谓多数之寺塔。据善见律毗婆沙卷一谓佛灭后,阿育王作八万四千宝塔,安奉佛舍利。又法显传及大唐西域记均载此说。[...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更忽略责任之重要性。所谓发心容易持久难...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罪业,为什么临终十声念佛就能往生呢?那佛经不是说重业先牵吗...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成就离一切相;第二个要成就即一切法。在我们的菩萨道当中...问: 我是一名大学生,9岁就皈依佛门,现在念英语本科。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还会在学习中有很多杂念与烦恼呢?学习一...
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起惑造业,岂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而且招致种种业报,沉沦生死海中,轮转六道,欲出无期。而且轮...问: 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慧广法师答: 能遵循因果规律,努力放下自己,全心成就别...从佛教的立场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正确的因果观念。但是,从因到果必须有因缘的配合,所以,有时候犯了重罪...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你把它体会看看。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人的心境:生擒活捉不费吹...
识藏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识海 | 下篇:补处弥勒 |
(人名)元虚舟禅师,名普度,初住中天竺寺,后住灵隐寺。稽古略四曰:诏中天竺虚舟普度,住影德灵隐,师扬州人,受...
阿他婆吠陀
本生安荼论师
精进佛七
七分别
涅槃叠那
十务
四律五论
曹山三然灯
行事钞资持记
一实乘
八万四千塔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佛教的社会责任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为何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怎么才能达到与世无争的境界呢
圣严法师:重罪轻受与定业难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