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炎阳底下所产生的水蒸气,远望似水,渴者思饮,终不可得,以喻妄想之不实际。大乘十喻之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楼夷亘罗】 清净平等觉经翻世饶王,无量寿经翻世自在王。...(术语)信三宝不疑而钦仰之也。唐华严经十四曰:人天等类同信仰。唐僧传(慧琎传)曰:亲欣其信仰。...指梵网经菩萨戒之序文(大二四·一○○三上):“诸佛子等!合掌至心听,我今欲说诸佛大戒序。”于大布萨会,戒师诵...凡六十卷。北凉浮陀跋摩、道泰等共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之异译本。依道挻所作之序载,本...(修法)若欲以五大尊同安一坛,则当准于仁王仪轨修之。彼文云:坛之中心,画十二辐轮,东边画五股金刚杵,南边画金...(杂语)闻教法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合掌赞佛,闻法欢喜。...(故事)坐于针之锋端而听法也。法苑珠林三界篇:色界诸天下来听法,六十诸天共坐一锋之端,而不迫窄,都不相碍。智...一一切智无所畏 二漏尽无所畏 三说障道无所畏 四说尽苦道无所畏 次十力而辩四无所畏者。诸佛十力之智内充。明了...(术语)诸佛菩萨现诸趣之身谓之权化,恶鬼恶灵之现身恼人者,谓之实者。...(名数)由贪爱之对境而别为四法:一显色贪,于他人之身分及青黄赤色等显现之色起贪着也。二形色贪,于长短矫媚等形...(名数)是华严宗所判之十宗也:一、我法俱有宗。此立有我法二种之宗也。夫佛以无我为通理,而在佛教中立有我,故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僧伽吒经...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 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 等得阿侬...
我们身为住持佛法的出家人,要如何培养自己的福慧、如何修相好呢?来山出家为什么要经过一、二、三年才圆顶?就是希...
汪居士是我们念佛堂的同修,年近七十。她朴实、勤奋,没读过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在念佛堂不打佛七时,她就成为素...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命运,能够受人尊重、能够长寿、能够有智慧、能够社会地位豪贵、能够有富财,这是从...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内容,只管一字一字地去看,不起一念分别...佛教传入中国,始于西汉,早期乃是在上层皇族贵族阶层流行,并伴随特权阶层的倡导而逐渐发展起来,最终融入到中华文...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 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心经》教人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但是当你被最亲爱的人背叛时,恐怕就空不了。 这时,你不要想说该不该...
阳焰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导师 | 下篇:众生 |
禅林用语。比喻绝踪迹、断消息,即一去不返之意。盖“泥牛”一词,比喻思虑分别之作用。故以“泥牛入海”比喻正与偏...
楼夷亘罗
信仰
戒序
阿毗昙毗婆沙论
五大尊一坛法
闻法
坐针锋
四无所畏
实者
四种贪
贤首十宗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行时正好念弥陀,心头念念绝娑婆

今世相貌不好,但是修行可以补相

咱就信阿弥陀佛

好的命运从哪里来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中国历史中的五位佛门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