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无想果,即外道修无想定者,命终生无想天,受五百大劫心心所灭,而身亦如枯木死灰,他们误以为乃真涅槃境界,岂知过了五百大劫之后,又复动念,再入轮回。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1、谓过去现在未来各有一千尊佛出世。 2、指现在贤劫之千佛,释迦佛是其中之第四尊佛。...(譬喻)以龙须之绳缚,身入水,则转紧转痛,犹如牛皮系体而向日,以喻利养之害身。智度论曰:夫利养者,如龙须绳缚...(术语)众生善根发动曰机,大悲为之感动曰应,机应相称曰道交。法华文句记一曰:诸佛不来,众生不往。机应相称,故...(职位)(Vihāra-svāmin)译曰寺主,知事。寺中之知事也。行事钞中一曰:寺主摩摩帝。同资持记中一之四曰:摩摩...即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即是觉。...(书名)具名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附于大慧语录之后。...(术语)净土门易行道有横超横出之二道。闻如来之本愿而不疑,信之一念,得即得往生之益,死后直往生真实之报土,是...【表无表差别】 p0794 俱舍论十三卷十二页云:此表无表、其类是何?复是何类大种所造?论曰:今此颂中,先辩无...(1335~1421)明代曹洞宗僧。嵩阳(河南登封)人,俗姓任。字凝然,世称凝然了改禅师。自幼即系念于空宗,乃于少林...(修法)又云四度之加行。一十八道之行法,二胎藏界之行法,三金刚界之行法,四护摩之行法,是密教一般之行法也。...【五种失利养因行】 p0282 瑜伽十四卷十四页云:又有五种失利养因行,亦是背涅槃因行。谓若于是处受用利养,若从彼...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
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无遮斋会,不论出家、俗家、也不分善男或信女、老的或少的、有...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于对解脱的信念不够强固,因而具体落实下来,就是对日常生活中繁琐的事务不能一点一...
《论语》中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不要被物所奴役,君子使用万物,而不被外物支配,这听上去似乎不...在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总...
问: 我们听说往生的关键是清净心,只要心清净,哪怕是念《玫瑰经》,念《古兰经》,也能往生。那么请问往生是靠信...
闲居之地, 指视昭然, 吾虽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肺肝早露, 终难自欺, 被人觑破, 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一、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它关系到法运,世界上多一人诵楞严咒,佛法运气会很好,故应诵楞严咒。 二、楞严咒是整个...
我们平时散乱、修行不够精进,是因为没有修好寿命无常的缘故。正如佛陀所说:一切足迹中,象印为第一;一切思惟中,...
无想报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无所住而生其心 | 下篇:无想定 |
谓佛菩萨之神力能自在通行石壁而无障碍。楞伽经卷二(大一六·四八九下):“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
千佛
龙须
道交
摩摩帝
无上正等菩提
大慧武库
横出
表无表差别
了改
四度行法
五种失利养因行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持心如大地

坦诚地面对一切人,才不会心有挂碍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财富与幸福

只要有清净心,念诵外道经典也能往生吗

闲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间舆论
为什么要读诵楞严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