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识与八识。五识是眼、耳、鼻、舌、身;八识即第八阿赖耶识。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建立现观略有十种,谓法现观、义现观、真现观、后现观、宝现观、不行现观、究竟现观、声闻现观、独觉现观、菩萨现观...【七宝】 p0050 世亲释十卷十一页云:言七宝者:一、金。二、银。三、琉璃。四、牟娑洛宝。五、遏湿摩揭婆宝。...即别教菩萨之六种观法。(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称为住观。(二)行观,行,即进趣...(1566~1636)明代临济宗僧。槜李嘉善(浙江嘉兴县)人,俗姓周。字闻谷。别号掌石。十三岁,于杭州开元寺出家,曾...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密檐式砖砌佛塔。位于河南登封县嵩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始建于北魏正光(520~524)年间。塔高约4...(名数)一有余涅槃,二无余涅槃。新译曰有余依,无余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对于惑业而曰余。有余涅槃者,为生死之...谓八支圣道。名为如理。佛弟子众。于此中行。名如理行。又世尊说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及正定并资并具...(术语)谓乐慧不还果之圣者,于色界十六天中,或超越一天,或超越二天乃至十三天者。...(杂名)天竺贱族之一种。唯识了义灯二本曰:憧摩,此云不共死。...(杂语)尽孝道供养父母也。又,死后追荐供养谓之孝养。以此亦为子之道也。...亦名:檀越净 子题:他物净、比丘上场、食具、啖会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一、列示)檀越净者,有三:一、食具是...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原文】 荡荡情天。昏昏欲界。智慧都迷。痴呆难卖。亦念夫夫妇妇。正家道以无乖。庶几子子孙孙。肃闺门而勿坏。如...
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称为清净居士,清净比丘,而且能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诸佛,证此心佛。 六道众佛,本来是佛。只因迷妄,不肯信佛。 智...
下一篇叫至诚持经。就是志诚的读诵经典,汝问何经最好。他是答复的叶沚芬居士的一封信。看来这个叶沚芬居士问印光法...
大家要知道,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门余,八万四千法门代表通途的法门,通途法门称为门...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开示,为比丘说船筏之譬喻,告诉大众要用心思惟,谨记在心,比丘们皆恭敬受教。 ...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起烦恼境,不一而...
福报,是佛家用语。福报是果,因在于修。福报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修得来的。 南怀瑾老师在十一岁上遭遇了一件奇特...
五八识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五百戒 | 下篇:五念门 |
三身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应化身寿命,有始有终。...
建立现观
七宝
六观法
广印
嵩岳寺塔
二种涅槃
如理行
半超
憧摩
孝养
摄食界檀越净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戒之在色赋

受持五戒,奉行十善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读诵哪一部佛经最好

正门西方极乐,门余八万四千
船筏譬喻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