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住佛性、引出佛性、至得果佛性。自性住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因为是自性,所以常住,三恶道的众生就只有这一种;引出佛性是众生凭著自己修行的功夫,渐渐地把本具的佛性引发出来,这种佛性为三乘行者所具有;至得果佛性是修因满足了,本具的佛性显露无余,这是诸佛的佛性。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名数)一真如性一体之义。所谓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离言离相,言语道断,心行寂灭,本来净故也。二随想流出相成之...【捺落迦趣】 p1037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二卷四页云:云何捺落迦趣?答:诸捺落迦一类伴侣众同分依得事得处得,及已...梵语 a。意谓非存在。佛教认为所谓有或无之二边(即“偏有”或“偏无”之一方)皆为谬误;唯有超越有与无之相对性,...【如来所说敎无与等】 p0581 瑜伽八十七卷十六页云:复次由三因缘,如来所说教无与等。一者、宣说不共法故,二...又作日冷十三缘。据长阿含经卷二十二载,日光生冷之因缘有十三,即:(一)谓须弥山与佉陁罗山二山之间有水,广八万四...(一)(929~997)宋初法眼宗僧。洪州(江西)人,俗姓金。(参阅“云居”5329) (二)宋代云门宗僧。为金山善宁之法...(物名)喻物之紧要处。传灯九黄檗草曰:如四祖下牛头大师,横说竖说,未知向上关捩子。碧岩第一则评唱曰:拨转关捩...【默然业】 p1389 瑜伽九十卷六页云:一切能往涅槃妙行,名默然业。...【无分别智所有甚深】 p1092 世亲释八卷二十一页云:次当显此无分别智所有甚深。此智、为缘依他起性分别事转?为缘...为八热地狱之第四。叫唤,梵语 raurava,巴利语 roruva。又译作[口*睾]叫地狱、啼哭地狱、号叫地狱。堕于此地狱受苦...(菩萨)梵名乞叉底檗沙Kṣitigarbha,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付属,每日晨朝入恒沙禅定观察众机,于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个时候,彻底了然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是本自清净、本自具足、...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先讲一点玄妙的,难以置信的。 在康熙年间有一个叫孙翰的人,这是有记载的。他死了以...1、恭敬父亲。 2、恭敬母亲。 3、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4、恭敬修行清净的人。 5、恭敬爱护长辈。 6、侍奉迎请师长。...
古时在印度阿那跋达多的水池边,住着一位已经一百二十岁的五通仙人,名为须跋陀罗。他能够飞天、遁地、变大、缩小等...
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外,多半的人都知道环保这个名词,并且知道我们生存的...佛教是属于人间的,因为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降生于人间,生长于人间,出家修行,觉悟成佛,说法利生,甚至双...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对八识...《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 忽一日不退,师...
三佛性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三佛子 | 下篇:三身 |
【无嗔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十一善心所之一.逆境当前,不生恚恨之心,谓之无嗔。《成唯识论》曰:‘云何无嗔,...
真言八种义
捺落迦趣
无
如来所说敎无与等
十三缘
道齐
关捩子
默然业
无分别智所有甚深
叫唤地狱
地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识

清初高僧截流大师
出生高尚的十种原因

须跋陀罗--佛度化的最后一位弟子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灵环保
文珠法师《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