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三世无障碍戒,即密教所说的方便戒、亦即大乘的十善戒。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人名)沙门安法钦者,安息国人,西晋武帝太康二年,来洛阳,译出阿育王传等数部。见开元录二。...又作部母。于密教中,金刚界五部、胎藏界三部各立部主与部母,部主如国王,为各部中心之本尊;部母如国母,为产生部...【不积集及非不积集】 p0342 瑜伽一百卷二页云:若所犯罪,由有智故;名不积集。或复从他而显发故;亦不积集。与此...(地名)王舍城之耆阇崛山也。又云灵鹫山,鹫峰山。慧琳音义十一曰:鹫头山名也。在王舍城侧,亦名鹫峰山,亦名灵鹫...(界名)无间地狱之古译。以造无间业之人,不择何人而押收之故也。楞伽经三曰:云何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不入无择地狱...(名数)降三世,军荼利,大威德,金刚夜叉之四明王也。...【念住加行】 p0803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八卷三页云:问:何谓念住加行?云何自相种姓杂缘,及闻思修所成念住生...【十种义】 p0102 瑜伽八十一卷五页云:云何为义?当知略有十种。一者、地义,二者、相义,三者、作意等义,四者、...(术语)体达真空之智也。法华玄义三曰:通教亦有三人,同以体智观界内十二因缘理。...“所遍计”之对称。第六识、第七识普遍计度诸法而妄执有实我、实法,故称能遍计。唯识三性中,遍计所执性之自性系由...(术语)西国之法有,以钱财或庄田寄附寺院限七僧常供斋食者,谓之七僧斋。俱舍光记十八曰:有檀越布施钱财或庄田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一道理,知道原来自己的心就是佛。当时马祖在江西,法常就跑到...
经文往生正因当中,这个「十念必生」是为中下根机而发的愿,摄受中下根机;这个「临终接引」第十九愿是为了上根机的...
(婆薮槃头菩萨 造 元魏菩提流支 译)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只要有真信切愿,临终十念,甚至一念也能往生。...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1、不贪名闻利养:名利心是苦,平常心是道; 2、不在身体上下功夫:身为苦本,法性常乐; 3、不陷入人情世故:人情...问: 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摆在第一而无暇参与义工活动,那寺院如何进行各种慈善义务工作?我们该如何在...
执持名号,一定会有功德的,而且极为殊胜,极为不可思议。从念佛法门的终极目标来看,是要蒙佛接引,临命终时往生西...
十种方便戒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十种方便 | 下篇:十种有依行轮 |
【见分】 唯识宗所立识体四分之一。见分即指诸识的能缘作用,为认识事物的主体;亦即能照知所缘对境(即相分,为认...
安法钦
母主
不积集及非不积集
鹫头山
无择地狱
四大明王
念住加行
十种义
体智
能遍计
七僧斋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梅子熟了!——法常禅师的故事

往生的最低标准--第18愿

【推荐】往生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修学净土要发什么愿
圣严法师《爱情的智慧》
修行路上的三个注意事项
念佛与义工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